首页 » 蔬菜种植 »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duote123 2024-10-2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

李鸿章在英国女王面前放响屁,出了宫殿又刻意吐口痰,这在现在是极不文明的行为,在李鸿章那个时代也不能算雅致,这些动作他敢在老佛爷面前做吗?估计不大可能。

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到欧洲访问,碰了一鼻子灰。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根本不会在意中国,不会答应中国的任何要求。李鸿章憋住一肚子气没地方散,总得有个开解的方式,放屁吐痰就是这种情绪的发泄。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蔬菜种植

看到李鸿章的行为,我忽然想到鲁迅的《阿Q正传》。阿Q挨了打说“儿子打老子”,讨不到老婆,说“我儿子比他阔多了”。都是中国人,李鸿章和阿Q也没什么区别,都在玩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开明水果种植基地在哪里。 蔬菜种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英国两次鸦片战争把大清打得遍体鳞伤,满地找牙,颜面扫地,但是,大清朝的臣民眼里西方列强还是蛮夷。英国打中国人就是儿子打老子,就是野蛮人打文明人,李鸿章放个屁吐口痰,表达的是蔑视是瞧不起,是弱者的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放屁吐痰这样的事,正史大概不会记载,只可能是野史传说,真假很难确定,不过我相信他是真的。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要让大清割让东北,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与日本人谈判,他气愤人本人的蛮横,不想把东北割让给日本,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请俄罗斯干预。最后,东北日本人没得到,却落得俄国人手里。李鸿章当时请俄国人干预时不知道这个结果吗?知道。日本人没得到东北,日本人就失败了,大清就算赢了,这也是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要不是放个屁吐口痰,估计得气死在英国,他的做法是在自救。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段子,有说李鸿章当着女王面放屁的,还有说李鸿章吃了洋人送的名犬,还有李鸿章当众吐痰……也不知道这些段子是从哪些史料中查出来的,咱查不到出处,也不敢问……

李鸿章难道真的这么不懂礼仪,这么丢人吗?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打的灰头土脸,意识到必须要和列强搞好关系了。于是,1896年慈禧让李鸿章趁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机会,出外考察一番。

这事儿立刻在欧美国家传遍了,各国都想趁机和清廷“改善关系”,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大家都很认真的接待李鸿章——当然,李鸿章和洋人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初在上海训练淮军的时候,他就和外国人接触很多;后来作为洋务派重臣,主动开阔视野,向西方学习。在外交方面,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如果仅仅从和外国人的交流上,李鸿章确实比其他大臣开明开放多了。


1896年的这次出洋考察,李鸿章身负重任,不可能干出这么多丢人事。

(英国报纸上的李鸿章访问)

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重重的打了清廷的脸。此时,俄、德、法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联合向日本施压,帮大清朝要回了辽东半岛。当时清廷上下把俄国当成了救星,一致认为应该联合俄国等列强,制约日本的扩张。

所以,李鸿章这一次出洋考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交朋友。

网上的段子说李鸿章见到78岁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对女人当权很不屑,所以不注意放了一个屁,弄得非常尴尬……这很有可能是瞎编的啊!且不说这么重要的外交场合,李鸿章又不是毫无经验。关键是李鸿章对“女人当权”很不屑?他头顶上的老佛爷怎么说?

李鸿章是洋务派重臣,他早就深切体会到,列强们国力强盛,必须认真学习才可以——用放屁的方式扬眉吐气?这是多低智商的人才能想出来的招……


当然,我们从《纽约时报》当时对李鸿章的采访,也能看出很多东西。

(李鸿章与英国外交大臣的合影)

记者问:阁下,您赞成贵国的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机会上学——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我们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

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意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由于不能诚实的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工具。

……

这是李鸿章回答的部分问题,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李鸿章思路清晰,谦虚开明。在这些问题中,如果他模棱两可,或者都以国情不同含混回答,也绝不会引发非议。但是,李鸿章选择直接回答,不回避清朝的问题,这绝对是非常开明的表现。

所以,网络段子里李鸿章闹得那些笑话,怎么看也不太可能。

当然,这里不是为李鸿章洗白,每个人都有功过是非,该骂的骂,该客观评价的还是要客观评价。

不过,还是希望有人能把李鸿章这些“丑事”的出处贴出来,事情越辩越明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