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由来是什么?你知道腊八粥的典故吗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传说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穆尼削发为僧以后,苦于修行,在饥饿困境中,有幸得到一位牧羊女的搭救,并用大米奶粥解救其饥困,才使其得以修道成佛。此后佛门为了祭颂此事,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佛祖成道日)举行各式各样的浴佛活动,并施粥扬义。《东京梦华录》卷九:“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金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桐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在大寺做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后来腊八粥成施粥风俗。寺院在这一日于寺院门口搭棚施粥,接济穷人。
腊八节有什么讲究 :
![腊八的由来是什么?你知道腊八粥的典故吗,满仓水果种植基地地址在哪里。 家禽养殖 腊八的由来是什么?你知道腊八粥的典故吗,满仓水果种植基地地址在哪里。 腊八的由来是什么?你知道腊八粥的典故吗,满仓水果种植基地地址在哪里。 家禽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06103035173086023585279.jpeg)
腊八节没有讲究,但是有一些习俗,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
1、习俗:祭祀、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等
2、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岁终之月称“腊月”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3、在传统节日中,有“三元五腊”的说法。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腊八》有:“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古时腊八节,皇宫中会熬粥分赏给文武百官,各地寺庙会向百姓施粥表达弘法利生的祈愿。
腊八节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好几个典故。
一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朱元璋幼时家贫曾给财主放牛,有一次牛滑下桥去摔断了腿,于是财主把他关进一间屋子不给饭吃,饿的厉害,忽然发现屋里有鼠洞,洞中囤积了米、豆和枣之类的,他把这些东西放一起煮了一锅粥,吃着香甜可口。后来做了皇帝,让御厨做了一锅杂粮粥,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叫“腊八粥”。
二是由佛祖释迦牟尼而来,传说佛祖修道的时候,游历了印度好多地方,一天他因累和饥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用大米和糯米加上新鲜野果熬粥给他吃,佛祖很快恢复了体力。苦行六年后,于腊月初八之夜悟道成佛,这个日子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三是由一个民间故事而起,也是在我们当地流传最广的,我从小耳渲目染的。相传从前有对老夫妻非常勤劳,耕田种地从不懈怠,并且衣食住行很节俭,历年积累下来,粮食囤积满囤满仓。老夫妻膝下只有一子,爱如掌上明珠,成年后娶一妻子,小俩口好吃懒做,家底越来越薄。老两口临终前把小夫妻叫到眼前,嘱咐俩人“谁家的烟筒早冒烟,谁家的高粱早红尖,谁家的地耪的勤,谁家的粮满囤流”,教导持家要勤不要懒。老人死后,小夫妻更加肆无忌惮,坐吃山空,眼看着到了腊月初八,粮食殆尽,俩人把各处的囤底打扫一遍,放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最后一顿饱饭。这个故事教育后人勤俭方为治家之道。
在北方腊八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早晨喝一碗腊八粥,热乎乎,甜丝丝的,直甜到心里。
据说,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那一天,我们管这一天叫腊八节。可您知道这腊八节的由来吗?
很早以前,佛祖释迦牟尼在修行多年后仍然一无所获。于是他很苦恼,一天,百无聊赖的释迦牟尼去河里洗澡,澡是洗完了,可是人却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叫做苏耶妲的女人从河边经过,发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于是将他拉上了岸来。苏耶妲还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佛祖喝完这碗粥以后,顿时感觉到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兴致冲冲的回到寺庙,坐在菩提树下,突然间魂出窍,幡然醒悟。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彻大悟。
这一天怩恰巧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从此,佛门弟子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称之为“佛成道节”。
从这一天开始,所有的寺庙将会向世人布施稀粥。受此影响,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其实,腊八节这一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位置。远古时期,人们也常常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有句俗语流传至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完)
搜索
腊八节最著名的民俗活动就是吃腊八粥。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原料因各地物产和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别,一般是以各种米豆枣栗之类为主,如大米、小米、红枣、莲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圆、棒子仁、葡萄干、白果仁、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几十种。有的地方还加入肉类等等。取其“八”,意在“发”,求吉祥祝福之意。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下锅点火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面
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粥,做成麦仁饭。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腊八菜
人们在腊八除了做腊八蒜外,还要做腊八菜。将大白菜放在缸中腌制,缸口密封,中途不要打开,在常温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腊八菜白中透绿,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传说有哪些
关于腊八节,还有几个不同的传说↓↓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称帝,便把落难之日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农民丰收节是哪个节气
丰收节是每年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35]于2018年设立(国函〔2018〕80号),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1]。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