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什么水果最省心
石榴种植非常简单省心,这种果树易活并且比较耐贫瘠,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和生长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将它养活。
但是石榴树比较怕涝,栽培管理过程中不能让石榴树的根部积水过多,否则会导致果树烂根不利于生长,平常的养护过程中定期防治病虫害即可。
有没有种植大棚的说一下,种植什么水果或者蔬菜利润高?一年大概收入多少
谢邀!有没有种植大棚的说一下,种植什么水果或者蔬菜利润高?一年大概收入多少?这个问题小焦来回答!
![种植什么水果最省心,种植水果合集文章怎么写。 家禽养殖 种植什么水果最省心,种植水果合集文章怎么写。 种植什么水果最省心,种植水果合集文章怎么写。 家禽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0/20241031222225173038454562488.jpeg)
首先明确一点,并非种植大棚不赚钱,而是你没有选好项目。
现在很多人都说在农村搞大棚不赚钱,原因就是收益不高,但是人工、化肥、农药、籽种再加上地租就去了收益的好一大半儿,要是没有国家的补贴,不但挣不了多少钱有时候还会亏钱。现实确实是这样,但是也有例外不靠补贴仅通过种植大棚赚到钱的农民。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啥情况吧!
小焦所工作的村子2017年的时候有两家草莓种植大户,他们就是专门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草莓的,每个人大概有6、7亩左右的土地吧。因为草莓味道好,2017年、2018年过年之前,他们的草莓就成熟了,这个时候到园采摘的草莓让他们卖到了每斤40-50元的天价(当然,他们要往出批发的话价格会稍低,二三十一斤左右)。我们就算一亩亩产3000斤,5亩地按1万斤算,到园采摘1000斤,往外批发9000斤。其中到园采摘按40元/斤算,一共是4万元;往外批发按15元/斤算(均价),一共是13.5万。5亩地的草莓一年理论上能赚17.5万元,刨去人工、化肥、农药、籽种、地租、大棚等各项成本算12万吧,一年赚5.5万。
正因为看到了大棚反季节草莓可观的效益,所以我们村里有户贫困户也贷了5万扶贫贷款搞起了大棚草莓。据这个贫困户跟小焦讲,他们家草莓苗0.8元一苗, 3亩地共种植17800苗,一亩亩产3000斤左右,过年期间全部卖完(全部为到园采摘),价格在50元/斤,3亩草莓共收入15万左右。该贫困户投资大棚和草莓苗共花了5万元,后期务工、化肥等成本算3万元,总成本为8万,净利润为7万。但是小焦认为他的利润肯定不止7万的(告诉我的时候很谨慎谦虚)。
所以,个人认为并非是搞大棚不挣钱,而是要选好项目。但是小焦不建议大家复制以上我说的这几个案例。因为这几个案例所在的交通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在国道边上,而且有政府帮助宣传,所以效益才这么好。而一般人是很难有这么好的条件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这几年种植大棚想多挣钱,已很难,跟风严重,谁都想的什么值钱种什么,可当自己种起来了,不值钱了,农副产品价格不是由农户来决定,谁也不知道行情如何,只有种植了,产品下来了,才知道。不同的棚型,所种植的作物不同,产品收入也不同,因为定植时间不同,产品的多少决定了产品价格的高低,例如:1.塑料大棚也叫春秋棚,这类棚型也就是可春提前或者秋延后,在大田农产品下来之前或者延后,弥补市场的空缺,产品价格相对大田高点,提高产品收入,管理好,每栋一亩的大棚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2.冬暖棚 也就是暖棚,可种植反季节蔬菜或者水果,它的建设成本和种植成本都高,不管是租赁还是建设,价格相对高,但成本也高。 这种大棚一般盈利性比较高,但产品选择好,管理好,每栋一亩的大棚纯收入可达到1万。以上这两种棚型也是最常见,利用率最高的,具体种什么根据自己的情况,不要人云亦云,选择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种植,一定会有收入。
我是将大棚设计、建造、环境控制等与种植技术一起进行研究的农业科研人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第一点是“物以希为贵”。蔬菜和水果都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刚需品。不管什么水果和蔬菜,别人没种出来的时候,如果你能种出来,不出意外都能卖个好价钱,当然利润就高。大棚的作用就是人为创造适宜果树或蔬菜生长条件,进行反季节提早或延迟种植,错开露地种植的上市期,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比如,南方柑橘普遍采用露地种植,鲜有大棚种植。江西省新干县腊月红果业有限公司在原有果园基地依照地势建造大棚让井冈密桔延迟挂果到春节,价格卖到15-20元/斤,还供不应求。隔年采收。亩均效益3万多元。
这就是通过大棚秋植人为创造适宜环境,错开上市旺季,延迟到消费旺季,赚取较高利润。
其次,我想说的是不管种或经营什么?提高郊率是关键。比如,近年来比较热的盒栽蔬菜,
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大棚土地利用效率、周年生产效率、配送效率等都与利润有很大关系。
农科大叔家人经营的1232平米大棚(不到2亩地),利用不到5万元流动资金,连续3年都创造200多万元产值。就是充分发挥大棚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