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属于高发癌症,有无前兆表现?如何有效预防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根据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中,食管癌发病率已从2014年的6.78%降至6.26%。不过,尽管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因此,食管癌的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上述这些症状一旦持续出现或者吞咽食物时有明显的吞咽哽咽感或吞咽困难,可能已经提示着食管癌发展为中晚期。
所以,想要早期发现食管癌,除了警惕以上症状外,最重要的还是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或高发地区的人群进行定期的筛查,以便及早发现。
其中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40岁以上人群,长期饮酒吸烟者,直系家属有食管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具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又或者有胃食管反流和巴雷特食管的人群。
而食管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指的是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是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人群。
此外,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食管癌,降低患食管癌的风险呢?主要措施有避免高危因素,如避免吸烟和重度饮酒,注意防霉(例如发霉食物不吃等),去除亚硝胺(如避免经常食用酸菜等腌制食品),改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改善营养卫生等。
更多疾病防治知识,欢迎关注我!食管癌确实属于高发癌症,最高发的癌症是肺癌,然后就是消化系统的癌症,比如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其中食管癌在发展中国家高发,中国是高发国家。食管癌总体上预后不太好,治愈率偏低,原因主要有:晚期病例多,很多人的食管癌一发现就是晚期转移,而晚期食管癌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生存时间较短。
食管癌有无前兆表现?这个问题我想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但这个关注方向其实错了,真要想早期发现食管癌,不要指望着靠所谓的前兆表现,而应主动进行胃镜筛查,也就是说,食管癌高危人群要主动做胃镜筛查。当然,如果出现异常表现,更要重视。食管癌有无前兆表现?回答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如何有效预防食管癌?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预后方法,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主要是针对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注意去避开,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年龄超过40岁、来自食管癌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比如,腌制品摄入过多、喜食烫食热茶、高盐饮食、食物粗糙、进食快)、吸烟饮酒、食管癌家族史、食管慢性炎症、反流性疾病、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狭窄、食管白斑病等。这其中,年龄当然是无可改变的,随着年纪的增大,患癌风险增加,主要是去做好筛查,还有家族史,也无法改变,主要是去做好筛查。可以去改变的就是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不要吃或少吃腌制品、注意避免烫饮、避免高盐饮食、不吸烟不饮酒等。
张某、56岁,一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18年9月份开始咳嗽,没有痰,吃了好多药也不管用,到医院检查后竟然是食管癌!这是怎么回事呢?胸部CT可见食管胸中段肿瘤压迫左侧支气管,气管镜也证实支气管有外压征像,咳嗽是食管癌的原因。
食管癌出现咳嗽实际上是一个晚期症状,治疗效果要差很多,那么食管比早期有没有症状呢?
食管癌早期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与其它癌症有一些不同,简单来说就是“胸后不适”,尤其是进食后。有人设想噎馒头的办法判断有么有食管癌,好似有些道理,但许多疾病噎馒头可能都有感觉,再说噎馒头对于小的病灶能感觉准确吗?所以这个方法不靠谱。
进食时食物滞留感、食管内异物感、胸骨后疼痛、胸后闷胀等情况就可能是食管癌早期一些症状,有人吃点“奥美拉唑”之类的药物症状轻了,但是又反复发作,药也越来不顶事了,这就要高度重视,最好立即检查。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教科书对食管癌典型症状的描述,还有肿瘤压迫支气管致咳嗽、胸背疼痛、呕吐大量粘液,这些都是食管癌中晚期的临床症状,晚期病人还可能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肺脏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食道梗阻、肿瘤消耗也会有病人消瘦、衰竭等癌症晚期全身性症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管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目前最新资料,2015年食管癌新发病例已降低到第六位,全年新发病例24.6万人,但是我们国家食管癌新发病例仍占全球一半左右。
医学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食管癌关系密切的原因有腌制、烧烤、霉变食物,水质污染,粗硬烫的食物,嗜烟嗜酒,饮食单一等等问题。有人提出烫食也致食管癌吗?研究表明超过65度的食物可以“烫伤”娇嫩的食管粘膜,小的溃疡、瘢痕就可能是癌前疾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65度以上的饮食定为2A级致癌物。
病因预防并不能完全杜绝食管癌的发生,实际上大多人也很难达到,因此食管癌筛查就显得很重要了,毕竟食管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具体食管癌形成需要多长的时间并不确定,一般认为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到癌要几年的时间,而早癌至中晚期大约要1年时间,这就给了我们一定的“机会”。推荐有家族史、食管癌高发地区等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超过40岁每年做1次胃镜还是划得来的,一般人群2-3年做1次也好。
生活水平提高是食管癌发病率总体上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辛辣刺激、烧烤油炸等不利于防治食管癌的饮食习惯在增多,防癌并不能放松警惕。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食管癌属于高发癌症,由于致病因素以及初期症状的日常化,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所以平时也不太注意预防。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食管癌发生在我国。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然而它最容易被人们忽略,平时吃热菜热饭过烫,都会成为致病元凶!
食管癌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食物通过缓慢并且有停留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咽喉部有干燥感和紧迫感、胸骨后有闷胀感以及胸骨后疼痛都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一般而言食道癌最初期,患者不会有不适的感觉。随着肿瘤在食管部位的增长,胸部会出现胀闷或紧缩感,并常伴有咽喉部干燥的感觉,似有一种物体堵塞,使胸呈紧缩的感觉,这种阻塞感在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由于这种感觉只在进食时发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容易被忽视。
当你正在吃东西的时候,食物通过病变区的时候很缓慢并且还有一种停留感、异物感,且这种异物感总是固定在某一个部位,就像有东西永远咽不下去的感觉。因为食管口变小了,食物下咽困难,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的时候,进食之后就立马消失,常常会被忽略,但是这就得注意了。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1、保护食管,不能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否则口腔、食管和胃粘膜都会被损害。狼吞虎咽也会使食管受损。
2、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任何病变都对消化不利,有什么感染也会容易蔓延到食管。
饮食方面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
3、少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有高度致癌性,可能导致胃癌和食道癌。少吃油炸食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
4、饮食结构均衡,不长期吃单一食物,不挑食。注意口腔卫生。
5、及时治疗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避免因胃病因素导致胃食管反流。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真菌性食道炎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除了在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平时也要定期查体,越早发现越好:
1、发现早,病变区域小,而且没有侵犯粘膜肌层的,可以在胃镜下做粘膜剥离,剥掉病变部位。这样的食道癌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2、中期,如未侵犯其他脏器,可行病变部位切除。
3、晚期,可行食道支架术,恢复食道通畅。并结合中药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
持续分享健康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