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酸笋做法
把笋去皮,如果想快点变酸的话,就切成薄片直接放在干净的清水中泡,清水没过笋,如果有太阳就放到太阳光晒(这也是为了加速变酸。如果有很多笋,需要放很久的话,去笋壳后,就整块或切成两块放到缸中泡盖好就OK了(冷的清水),以后就会逐渐边酸!如果不坏的话,缸中的水是越久越好,以后就可以直接放新的笋了,(注意:不管怎么样都不用碰油这是确记的)。到夏天我家经常做的,我觉得酸类的食物,酸笋是最容易做的了!做酸笋是不用换水的。酸笋泡制过程中不必加白酒,但是容器一定要事先用开水烫过,并反扣在太阳下暴晒杀菌,泡菜坛口水封严密,半月即可食用
酸笋焖鸭。原料:仔鸭一只,黄皮辣椒180克,酸笋150克,黄酒200克,姜10克,蒜仁20克,胡椒、八角、茴香各2克,酱油、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仔鸭切成块,酸笋切成片。将仔鸭用清水淖一会,可去腥味。将鸭武火炒5分钟,加其它原料再炒10分钟,入黄酒加水焖25分钟,生粉勾芡上盘。
![湛江酸笋做法,湛江县水果笋种植基地。 畜牧养殖 湛江酸笋做法,湛江县水果笋种植基地。 湛江酸笋做法,湛江县水果笋种植基地。 畜牧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08190646173106400648928.jpeg)
在中国经典文化中有没有描写瘟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夜半
作者:唐·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说疫气
作者: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徐光启云:“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农政全书》卷四四)长时间持续的旱灾往往还会导致大规模瘟疫的流行,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如《史记·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旧唐书· 德宗本纪》载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晏太尉西园贺雪歌
作者:欧阳修
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
一阳且出在地上,地下谁发万物萌。
太阴当用不用事,盖由奸将不斩亏国刑。
遂令邪风伺间隙,潜中瘟疫於疲氓。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作者:杜甫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尚看王生抱此怀,
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
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
送瘟神(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遣疟鬼
明代:李昱
汝本颛顼子,变化逃其形。胡不肖厥祖,骑龙升帝青。
而为疟鬼徒,屑屑居沧溟。复游人间世,所在行威灵。
舌光霹雳飞,怒目张朗星。坐令命蹇子,狼狈汝所丁。
其寒谁致然,其热孰使令。凄凄挟絮纩,喘喘思风亭。
肉黄面亦皱,呻吟不可听。巫师用桃茢,医师进猪苓。
汝常固蟠结,百艺无一宁。嗟汝圣王裔,区区独伶俜。
迁善乃令德,肆虐非常经。我今赋新诗,送尔扬归舲。
东方有苍龙,鼓腹生雷霆。西方有白虎,利口惟膻腥。
赤鸟司南方,丹砂耀脩翎。玄武在北方,闪目光荧荧。
四方汝无往,恐汝罹天刑。汝宜返故乡,寒泉肃泠泠。
绿荷以为衣,丹霞以为扃。珠帘水晶幌,贝阙琉璃屏。
洛妃奏清曲,湘娥荐芳馨。飘飘曳鸾旗,洋洋下云軿。
速行如风火,昼夜不可停。从此勿回首,一去三千龄。
谴疟鬼
作者: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
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寄薛三郎中
唐代:杜甫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
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
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
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
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
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
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
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
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
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
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
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
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
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
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
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
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
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蘋.
子岂无扁舟,往复江汉津。
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
听说松门峡,吐药揽衣巾。
高秋却束带,鼓枻视青旻.
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
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
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
谢邀回答。古代在这方面的诗句确实不多,不知何故。也许古代诗人们对疫情或灾情熟视无睹了,或许诗人们一般高高在上,对社会灾害少有体验。所以,历史上留下的描写古代灾难诗句较少。
但是,这里有一首描写灾情的古代诗词还是蛮好的。这就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时任平江主簿的王梦雷的《勘灾诗》,全诗如下:
散吏驰驱踏旱丘,
沙尘泥土掩双眸。
山中树木减颜色,
涧畔泉源绝细流。
处处桑麻增太息,
家家老幼哭无收。
下官虽有忧民泪,
一担难肩万姓忧。
这是王梦雷亲眼目睹湖南大旱而引起的饥荒,农民颗粒无收,生活凄惨的景象后写下的《勘灾诗》,为我们留下了古代旱灾发生后社会生活面貌的真实记录,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官员在灾难面的无奈和同情,挺有情趣的,不妨一读。
♢
♢
《弦歌行》
◎唐代◎孟郊◎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
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
♢
《异俗二首》
◎唐代◎李商隐◎
【其一】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
【其二】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
♢
《谴疟鬼》
◎唐代◎韩愈 ◎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
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
♢
《送瘟神》
◎近代◎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
《雪中狂言》其二
今春齐安大疾疫,闾里老弱死籍籍。
篾绳芦席肩两夫,绕郭累累瘗千百。
玄冥一日行正令,疠气入地应千尺。
异乡身健百不忧,有钱但知沽酒吃。
《晏太尉西园贺雪歌》
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
一阳且出在地上,地下谁发万物萌。
太阴当用不用事,盖由奸将不斩亏国刑。
遂令邪风伺间隙,潜中瘟疫於疲氓。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广西有哪几种类型的粽叶
应该有好几种这样吧,不过植物都差不多,不一定说那种叶子规定拿来包粽子,有的用芭蕉叶也能包粽子,就是味道不一样而已,也有得是用那种背面有点毛刺的,正面光滑的那种叶子,也有是一种像芭蕉叶一样的,看地方,只要包得严实,煮得熟就可以了。
第一种,箬竹叶。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粽叶之一,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箬竹叶比较宽,而且足够长,本身的韧性还很好。基本上3-5片箬竹叶就可以包一个粽子,可以说它天生就很适合包粽子。
第二种,芦苇叶。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另一种粽叶,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芦苇叶在北方有很多野生的,它的宽度一般,但是长度很长,还比较厚实,常用来包三角粽子,蒸熟后还有淡淡的清香味。
第三种,槲树叶。
它也叫槲包叶,外形宽大厚实,像一只巨大的手掌,有特殊的槲叶味。这种叶子主要在河南、陕西、山西境内。包的粽子是长条形,叫做“槲包”。在外地很少看到,很多人没见过。
第四种,茭白叶。
它也叫菰叶,是最古老的粽叶之一,现在只在少数地方还继续使用。它的叶子比较细长,很适合包牛角粽,也叫“角黍”,是传统的特色粽子之一。也是非常少见,很多人都没吃过。
第五种,荷花叶。
说起荷叶很多人都想起叫花鸡,确实荷叶叫花鸡味道特别香。其实用荷叶包粽子也是很有特色,它宽大厚实,一般多包四角粽,荷叶本身的清香味,让糯米的香味更清新,口感更好吃。
第六种,芭蕉叶。
芭蕉叶在南方很常见,一个个像蒲扇一样宽大。一个芭蕉叶裁剪以后,可以包好几个粽子。现在西南和华南地区,还有很多人喜欢用芭蕉叶包粽子,几片叶子就够用,一般都是四角粽。
第七种,柊叶。
它也是一种非常宽大的叶子,叶子成长椭圆形,长可达半米,宽二十多厘米。主要生产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境内,尤其广西,年年包粽子都用柊叶。但外面很少见,也是很多人都没见过。
第八种,勒古叶。
这种叶子比较特别,它只有四五厘米宽,但是长可达一米,带有特殊的香味。两边还有很多刺,用的时候要去刺、刮软、煮熟,然后才能包粽子。现在广东的茂名和湛江多用它包粽子。
第九种,竹笋包。
它是竹笋的外衣,拔竹笋的时候把外衣剥下来,煮熟后就变软了,可以用来包粽子,自带竹子的清香味。这种做法在四川很常见,也是属于传统特色粽子之一,在别的地方也是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