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果种植 »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甘蔗怎样种植才甜)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甘蔗怎样种植才甜)

duote123 2024-11-1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

谢谢头条君邀请!头条关于农业方面的提问不少,但大多提问没有设定区域,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又非常强,作为一个有态度负责任的农业人,只能从大的原则来回答,以便于对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有指导意义并避免误导,希望理解,有具体问题需要咨询可以在文后留言具体交流,谢谢!

甘蔗的栽培和其他农作物一样,要想高产首先掌握几个选择:优选品种、避免重插、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加强管理、适时收获。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 水果种植

甘蔗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各省种植,随着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南蔗北种已经在北方各省先后引种成功,河南、河北、山东等北方省份也已经开始种植南方甘蔗。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 如何种植甘蔗才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甘甜水果怎么种植视频。 水果种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品种选择

甘蔗从大的用途分为果蔗和糖蔗,南方各省选育出很多甘蔗品种,如广东的粤糖57-423、86-368,广西的桂糖11号、桂15,福建的闽糖70-611,云南的71-388、89-151等。种植甘蔗首先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尤其是南蔗北种更应该慎重,先引种试种再推广。

二、土壤选择

甘蔗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甘蔗不耐淹水,一定要选择能够及时排涝的地块。另外,甘蔗连年种植病虫害严重,再加上甘蔗茎叶遍布蜡质层,不利于药物防治,重茬也会造成甘蔗减产,建议甘蔗种植避免重插,是高产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精细整地

甘蔗要求土层深厚,一般要求深耕30-50厘米,具体深耕根据土壤条件而定,深耕是甘蔗高产的基础。

 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50厘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 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甘蔗一般要求深耕、浅种,结合开沟确定合理行距和密度。

四、合理施肥

甘蔗和玉米一样属于C4植物,生长期长,植株高大,增产潜力大。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机肥、磷、钾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甘蔗对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对钾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钾素可供后期所需。所以钾肥宜早施,量少时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时,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

分期追肥 按照甘蔗的需肥规律,追肥的施用原则可概括为“三攻一补、两头轻、中间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一补”就是后期补施壮尾肥。“两头轻”指苗期、伸长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间重”指伸长初期施肥量要多。

五、加强管理

甘蔗的田间管理技术很成熟,不做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管理技术略有不同,既要相互交流学习,又要注意不能盲目引进技术,要遵循先试用再推广原则。及时排涝 甘蔗的管理除了常规管理和水肥管理外,应该特别注意及时预防涝害,甘蔗不耐涝,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病虫害防治 甘蔗管理中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病虫害防治,因为甘蔗植株高大、身被蜡质,田间通行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甘蔗病虫害防治的一些困难,所以,甘蔗对于病虫害的防大于治,一定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基数和病原,这是甘蔗高产的保障。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生物防治和先进的物理防治手段,尽量减少使用污染重而低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六、适时采收

甘蔗种植可以使用嫩稍种苗种植,也可以宿根种植,从种植季节来分可以分为春夏秋三季种植,收获季节也因为种植方式和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各地根据当地情况会有一些固定的种植品种和习惯,特别是作为糖蔗的工业用甘蔗,一般种植收获时间固定,糖厂也会在收获季节大量收购甘蔗,错过了季节可能就无法收购了。而果蔗的茬口安排和收获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甘蔗的成熟度、含糖量以及市场行情和价格,适当提前或推迟收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甘蔗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不能过度拖延,这是甘蔗高产的一个关键,过早和过晚收获都会对甘蔗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

以上是关于甘蔗高产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希望种植甘蔗的朋友参考,如有不到或不当之处请留言指导,谢谢!

大家好,我是壮家阿杰,一个深度甘蔗种植户,现在由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甘蔗种植过程中主要包括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等。那么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深耕整地。播种前对甘蔗地进行机械深耕深松整地,耕地深度为30~40厘米,深松深度达到30~40厘米。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创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增温的土壤条件,以利于甘蔗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还要做好大雨来临时的排水。

其次,采用两种。选用良种。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抗旱、抗风、抗寒优良品种是夺取高产高糖的有效措施,因此选用适应性广、宿根性强且高产高糖的品种。例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粤糖95/168、等品种。选用良种,各地可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本地的气候特点、十壤条件、各品种引种时在当地的表现以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多项因素进行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高糖特性,取得高产高糖产高效。此外,要合理施肥。甘蔗是高产作物,不仅需水量大,而且需肥量也大,需要持续地向植株提供养分,所以要放足基肥,基肥是甘蔗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量的80%左右,要将甘蔗全生持续地向植株提供养分,所以要放足基肥,基肥是甘蔗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量的80%左右,要将甘蔗全生混合作基肥,如果有农家肥每亩500~1000公斤,那就更好。例如,有农家肥,那么农家肥和磷肥应先堆沤15混合作基肥,如果有农家肥每亩500~1000公斤,那就效果就会更好。

除了以上建议以外,还需要适当的放除草剂,除虫药等,希望大家都能甘蔗产量都蹭蹭蹭的往上涨。别忘了点个赞哟~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会第一时间删除〉

1

选择芽多的甘蔗种。

要想甘蔗增产,在甘蔗种的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最好选择芽比较多的甘蔗种,这样可以长出比较多的幼苗,对甘蔗的产量有一定的保证,而且幼芽与幼芽之间的间距最好越密越好。

2

最好用甘蔗尾巴作为甘蔗种。

甘蔗的尾部的芽最密而且最多,而且甘蔗尾巴抗寒性比较好,即使种下去不湿润也不容易死,对甘蔗的产量的影响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甘蔗的尾巴长出的幼苗也会比较多。

3

选择甘蔗的全身作为甘蔗种。

如果要想让甘蔗长比较快,而且幼苗比较粗,那么可以选择第一年的甘蔗全身来作为甘蔗种,这样不但长的比较快,而且幼苗很很粗,但是相对来说,没有甘蔗的尾部幼苗多。

4

选择政府发放的甘蔗种。

一般每年到了种植甘蔗的时候,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发放免费的甘蔗种,一般这些甘蔗种,都是通过专家实验多次研究出来的成果,不但增产还抗旱,所以最好选择政府相关部门的甘蔗种比较有保障。

方法2、土地的改良。

1

将土地粉碎。

种植甘蔗之前最好利用机器将土地翻犁一次出来,然后经过大概十天左右太阳的暴晒,才对土地进行粉碎,然后再种植这样会比较好点,相当于对泥土进行“消毒”,种下去的甘蔗就不容易长虫。

2

抛施家肥,改良土质。

在翻犁之前最好利用家肥抛施一次然后反复将泥土和家肥一起耕耘,这样不但可以让改良土质的质量,还可以让甘蔗吸收了加肥之后变的更粗壮,而且加肥还是最好的营养肥料。

3

适当的放药。

一般比较干燥的土地都有一种虫,喜欢藏在泥土里面,等把甘蔗种下去以后,就比较喜欢吃甘蔗,然后甘蔗没有办法长出来,而且种下去老鼠也比较喜欢吃,最好在种植之前放一些关于这类的药物,让甘蔗质量有保证。

方法3、要适当的施肥。

1

前期的施肥。

在甘蔗长出来大概30公分左右就可以实施施肥了,这样不但让甘蔗长高的比较快,比较高。还可以让甘蔗在生长期得到适当的补充营养,对甘蔗的后期护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2

中期的施肥。

等甘蔗的根还有茎都长的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对甘蔗进行施肥(复合肥之类),相当于是用机器对甘蔗进行松土,再下一场雨的时候,只要吸收到养分甘蔗就长的更快。

3

后期的施肥。

后期施肥一般是在10月份左右,那个时候的甘蔗都比人高一截了,可以将甘蔗叶都剥下来,然后等雨天过后再施放一次可以让甘蔗飙升的之类的肥料,这样甘蔗在后期就长的更快、更粗。

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几点,需要的就是除草和喷虫药,这两个步骤也是很关键的,如果护理不好

更多相关解答请关注农地圈

东方花雪

标签:

相关文章

七八月份种什么瓜果好,水果几月种植。

七八月份种什么瓜果好七月份适合种的水果有芒果菠萝,火龙果,龙眼,百香果,台湾莲雾,番龙眼,牛奶焦,西瓜,桃,香瓜 ,柠檬,荔枝,菠...

水果种植 2025-01-01 阅读1 评论0

国兴公园,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国兴公园,位于我国XX市,是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科普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自建成以来,国兴公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丰富的植被种...

水果种植 2025-01-01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