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你们的地方习惯有什么?棕子怎么做,什么馅?什么形状
谢谢邀请!提前祝头条朋友端午快乐!我们的地方习惯是吃粽子,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粽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包馅。把大米和枣子洗净,里面也可爬豆和葡萄干,以及水果。水果切成小丁备用。苇子叶挑宽的,洗净放水里备用,等一切准备好了,就去包粽子。先把苇子叶卷成桶,然后放几粒枣,根据自己喜好放,然后从水里往里面放大米,装满后慢慢卷苇子叶,以严密为好,卷成三角形状,然后总线捆好,都做好后,放入锅子里,加足够的水,最好淹没粽子二寸,大火二十多分钟即可,闷五分钟就熟了,可以起锅了!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人们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是要吃粽子的。
屈原,楚国的士大夫,是个当大官的,是贵族阶层,因刚直,不知道谄媚,被奸佞陷害,得不到楚王信任,抑郁不得志,自沉汨罗河而亡。
屈原是个好官,是个为民的好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心里没有人民的人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屈原是孤独的,他的高洁品质不被赏识,他不愿也不能和奸佞同流合污。“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他人生的写照。
屈原为仕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屈原投河后,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自发的包起了粽子,投到汨罗河里喂鱼,鱼吃饱了,便不会在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于是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成了惯例,成了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南方是不大清楚的,在北方一般家庭总要买些粽叶,用水泡好,在买一些糯米用水发好,在用粽叶包的时候,里面放上两三个用水泡好的枣子,包成三角形,用红线困好,放到锅里煮十到二十分钟,就可以了,粽叶的香气渗透到米香里,有一种清新的感觉。粽子的馅也日趋的多样化了,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糯米的,小米的,如今还有火腿的,海鲜的,瘦肉的,蛋黄的等等,自己要包的话,只要喜欢,任何食材都是可以入馅的。
在北方,除了吃粽子外,门上总要挂上一把艾草,驱邪避虫的,一些少男少女们要买上五线彩绳挂上各色各样饰品戴在手腕上一是时尚,一是避邪。
总之,几千年了,人们没有忘了屈原,人们依然还记着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个问题,容易招惹口水。好吧为了完成任务,苟且一下,顺便偷个懒。打油一首:
如梦令
南北人家习惯。
多少东西难算。
正端午迟来,粽子解开谜案。
咸淡,咸淡。
吵了回家吃饭。
大中国地理复杂,气候多变。自然饮食习惯千样,甚至是我之蜜糖,彼之砒霜般对立,所以尊重包容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捍卫自己荣耀,也没必要践踏别人的尊严。
我老家是白底子,配料。自己随便。
我们现在过端午节,最主要的风俗习惯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和雄黄酒等。
当然,各地风俗民情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端午节的习俗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地方吃饺子,煮鸡蛋,咸鸭蛋,炸油条等等。但是端午节吃粽子却是各地大概率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用茭白叶把黍米包成牛角状,叫“角黍”,用竹筒装上米密封烤熟,叫“筒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时期,粽子传入日本。以后逐渐传入朝鲜,东南亚地区,现在这些地区也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端午节这天,我国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糯米、粽叶、彩绳等包粽子,满怀期待的浸泡糯米,清新粽叶,准备馅料。
我们老家流行的是传统的糯米、红枣粽子,形状也是传统的三角形状。
从各地粽子的馅料来看,北方多数是包枣粽子。南方则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从形状来看,主流还是传统的三角形状最流行,还有的地方流行四角形,圆形的粽子。各地粽子大小,包粽子的材料,也不一样,都反映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现在,粽子这一传统食品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粽子也从时令食品、节日食品,演变成了一种大众美食,超市里货架上几乎全年都有新鲜粽子,可以满足人们常年需要。
所以,“端午节”包粽子,几乎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传承,文化传承意义大于实际食用功能。人们会更超脱更多更大胆尝试创新粽子的新花样,几乎各种馅料都能入内,粽子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