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什么时候传入皇宫
“荔枝”两字出自西汉,而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上林赋》已有记载。因其风味绝佳,深受喜爱,唐代或更早即已列为贡品。杜牧名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传诵。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同样风靡至今。
10世纪前后荔枝传入印度。17世纪传入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和缅甸等许多国家,被誉为“果中之王”,近年引种至南美等地。
一骑红尘妃子笑,天宝荔枝何处来
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大大有名,驿传千里,真正弄了个“人仰马翻”。可是,贵妃爱吃的荔枝如果真的产自岭南,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到达长安断断无法保鲜。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解决了这段公案,他画出了一条“天宝荔枝道”———千载之后,此道犹存。
七月仲夏,又到荔枝上市时。因现代交通的便利,北京街头水果摊上,上好的荔枝也不过几元一斤,暗红色的外壳,晶莹剔透的白色果肉,清香扑鼻,甘甜适口,我总要吃到嗓子冒火才能停下来。
小时生活在东北,没见过鲜荔枝,只在课本中读过作家杨朔的《荔枝蜜》,知道那是一种好吃的南方水果。再大些读历史,又知道唐明皇为杨贵妃吃上鲜荔枝,不惜动用战时驿道的快马传递,以致差官累死,驿马倒毙。此事经晚唐杜牧一首《过华清宫绝句》的渲染,更留下了杨妃红颜祸水的骂名。那首诗是这样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有一品种即名“妃子笑”,可见其影响之深。但是,当年诗人并没有说荔枝自何处运来,史书也没有确指荔枝的产地。所以,杨贵妃爱吃的荔枝产自何处,竟然成为一段历史公案。
今年奥运会马术比赛选址香港,受友人之托为当地出版社编《马的中国历史》一书,翻阅史料和研究信息时,方知唐皇杨妃驿传荔枝一案,经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考据,早已有了新解。那便是先生六巨卷学术代表作《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中的《天宝荔枝道》一文。
荔枝最大一串有多少斤
6.4斤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荔枝为偶数羽状复叶,无毛,具柄,侧脉纤细;无花瓣;果核呈果状,近球形;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荔枝的花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荔枝的名字来自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后大约从东汉开始变为“荔枝”。
北京柿子树的由来
北京柿子树是北京城内的一棵古老传奇树木,被誉为"千年柿子树"。关于其由来,有着几个不同的传说和版本。
一种说法是,这棵柿子树据说是元朝时期的时候种植的,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元大都(今北京)城内有一位名叫杨婆婆的老妇人,她热心助人,在城里卖柿子。据传,她对每个人都非常友好和热情,无论贫富都给予同等的待遇。她的柿子也非常甜美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后来,她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她生前的柿子摊旁边种下了一棵柿子树,这就是今天的北京柿子树。
另一种说法是,北京柿子树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在征战期间,曾来到今天的北京地区,并在这里喝到了一种非常美味的柿子。他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繁荣富饶,于是下令在这里建立了首都,并将这里的柿子树作为禁果,专供皇室享用。据说,这棵树就是现在的北京柿子树。
不管是哪种说法,北京柿子树都成为了北京城内一颗古老而珍贵的树木,象征着丰收和幸福。如今,每年秋天柿子树上的柿子成熟的时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和采摘,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