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果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在种植果树之前,种植者应为果树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在种植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将土壤中大的结块与砖块等清除掉,并且翻耕的深度要在15~30厘米才可以起到土壤更新的作用。并且翻耕后的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果树根部的生长发育。
在种植果树前也要对土壤中进行养分的补充,因为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足以支撑果树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所以种植者还应该额外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在选择施加肥料的时候,要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或者农家肥。
一、需冷量。所谓果树需冷量,即果树完成自然休眠所需要的0℃至7.2℃的小时累计数。不同的树种和树龄需冷量不同。果树达不到各自的需冷量,就不能打破自然休眠。在果树的自然休眠期内搞棚室栽培是无效的,所以,准确掌握果树的需冷量是非常重要的。同一树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完成自然休眠的时间不同,生产中可进行简易测量:栽培前可每7天采条一次,放在室温20℃的室内水培,每天换水一次,如此下去直至枝条开始萌芽时停止。水培枝条开始萌芽,说明果树已完成自然休眠,此时是开始扣棚的最佳时间。
![大棚种果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温室水果种植示范视频。 畜牧养殖 大棚种果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温室水果种植示范视频。 大棚种果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温室水果种植示范视频。 畜牧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04153600173070576096631.jpeg)
二、自花结实能力。因为棚室栽培环境不同于露天栽培,很多传粉媒体受阻,不能很好地传粉授粉,所以,果树自花结实能力的强弱对果树的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花结实能力强的果树适合棚室栽培,自花授粉能力弱的果树则不适合。
三、花粉的育性。由于棚室栽培环境的改变,大部分果树花粉的育性有所下降,有些果树甚至会只有花药没有花粉,这样的果树不能进行棚室栽培。
四、最佳授粉组合。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坐果率差别很大,选择合适的授粉树种、品种是提高棚室栽培产量的重要措施,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栽培树种、品种进行合理搭配。
五、关键时期温度、光照的调控。大多数果树的花期、果实膨大期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花期温度绝不能超过26℃,温度过高雌雄器败育严重,棚室栽培中应特别注意。
六、果树的早实与果实的早熟性。早实丰产性果树,结果树龄小,树体矮小,适合高密度种植和棚室栽培。棚室栽培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如桃、草莓、葡萄、樱桃等结果树龄都比较小,适宜发展棚室栽培。棚室果树栽培还应注意果实的早熟性,同一种果树应选择结果成熟期早的品种搞棚室栽培,如葡萄不能选择红提、黑提等晚熟品种搞棚室栽培。同样,桃也应选择早熟品种,如油桃中的超五月火、千年红、曙光、早红株、华光等品种。
七、棚室内预防病虫害。棚室果树可在萌芽前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80%五氯酚钠200至300倍液铲除病虫,果树谢花后喷1次50%抗蚜威1000倍液防治蚜虫,坐果后喷1次800倍大生M-45液保叶保果防病。
八、加强采收后的管护。棚室果树的果实采收后,应立即揭去棚膜、地膜,同时进行回缩修剪,除留树冠中下部的平、斜枝外,对树冠上部枝多留15厘米进行回缩,促发分枝。修剪结束后,每667平方米(1亩)先撒施尿素50公斤和有机肥300公斤,然后进行浅翻、浇水。
大棚水果玉米怎么种植
1、选择基地
基地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环境监测和监管。冬季前应进行深耕,使土壤具有长期风化过程,有利于冬季雨雪的积累和土壤的固结。因此,在上一次收获后,应关闭残茬,并及时深耕。深度一般为25~30cm。深耕后,应及时用圆盘耙或钉耙将粗废料破碎。春季以后,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耙土,切断土壤毛细,减少水分蒸发,为播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玉米是一种甜度受隐性基因
控制的玉米类型。与其他玉米混合后,由于花粉的直接作用,品质变得更差。如果失去甜玉米
的特性,它将失去应有的商品质量。因此,种植甜玉米应首先考虑隔离。一般可采用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要求周围其他类型玉米的播种日期应与甜玉米错开。春播和夏播的间隔时间应分别为30天和20天以上。空间隔离要求甜玉米周围300m范围内不得种植其他类型的玉米。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隔离方法。
3、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
根据品种特点合理规划上市时间,巧妙地确定播种期,是实现高效种植的有效途径。通过移栽和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
;也可分期播种,延长收获期和销售期,达到高效的目的。分期播种一般间隔5~10天。种植甜玉米应该像种植蔬菜一样。选择土壤疏松的土地,施用足够的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
15公斤,过磷酸钙
50公斤,硫、钾5~10公斤为基肥。精耕细作,可以使上空下实,使水平土壤破碎。播种前,选择无霉变、无病害、无蛀虫
的完好种子进行干燥,然后用0.2%~0.3%磷酸二氢钾
溶液浸泡7~10小时,吸收足够水分后取出沥干,在20~28℃下保湿催芽,待种子裸露均匀后播种。每亩种植3500~4000株,最好采用大小行,大行70~75cm,小行40~45cm,株距30cm,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