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领域的自媒体人对自己家乡的农业有什么看法
我的家乡盛产梨子。可是现在的家乡人自己都不吃自己种的梨子了。因为梨子成熟的季节还没有到,为了趁早卖个好价钱,梨农们就把梨子喷施了催熟剂,从树上摘下来了,前几年价格是上去了,这几年价格怎么也上不去了,砸牌子了。现在的梨子,苦涩没有甜味,口感软硬一点也感觉不到酥脆。
小时候的梨子可好吃了。入口香甜,远销到国外。这几年每年都卖不动,放到冷库的,常常是血本无归。有句俗语,叫梨见梨,一摊泥。现在是2019年2月27日了,还有三个月,梨子又该收获了,可冷库里的梨子还无人问津。
有时也为梨农们着急。承包梨园,方圆百几十亩,从树上卸下的梨车载库存,一年到底卖不了,明年还怎么种。可一位梨农也讲了真话,他说,这就是行情,着急也没办法。这几年梨果的品质低了,人们不喜欢吃了,原来光走广州,咱这的梨果还不够用呢,现在广州也不待见咱的梨果了,因为确实是品质下降了。可他也说,现在的梨也是吃不得,用得农药多些,没有正常成熟才卸下的果,大部分都是催熟的,为了有个好颜色好外型,果农们花了不少工夫,为了让梨赶上了好时候进市场,也人为催熟。我问他你自己家吃自家的梨果吗?这么催熟,对人体无害吗?果农说,现在谁家也不傻,每家有梨树的农户,都会特意留两棵树,从来不用农药,长多少梨算多少,长多大个算多大个,就是自己吃,可好吃哩,就是颜色不好看,但是纯绿色的。
![三农领域的自媒体人对自己家乡的农业有什么看法,党员种菜活动。 家禽养殖 三农领域的自媒体人对自己家乡的农业有什么看法,党员种菜活动。 三农领域的自媒体人对自己家乡的农业有什么看法,党员种菜活动。 家禽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0/20241019101229172930394946020.jpeg)
听了果农的话,我是深感困惑。想不通,精明的梨农,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家乡的梨农,真心盼望他们富起来,可是感觉他们哪里又是做得不对。到底是哪做得不对呢?
你好,鑫西兰来自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腹地天门市。属于一马平川的地方,不要说山就连高点的土坡都很难看到。对于家乡的农业,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的现代农业
平原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平整、河流纵横,比较适合大面积的科学种植。但是在我们老家,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各干各的。甚至有一些土地都是闲置、荒弃的。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但做出的成绩和带动的效益都有限。
记得在2018年的时候,几个四川的朋友去我那里考察西兰花种植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居然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成本又不高,太可惜了。我们在四川做这些,代价太大了。
第二、平原不适合跟风搞观光农业
原谅鑫西兰打击自己家乡一些想搞观光农业的人,我觉得观光农业是一定要有特别的自然风光做为铺垫的。
平原做观光农业,无非就是搞几个采摘园,然后搞个钓鱼什么的。最后都会慢慢的变成麻将馆、棋牌室。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消失的也更快。
我觉得平原就应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做文章,山东寿光的菜贩子都来我们这里拉蔬菜。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么好的环境呢?
第三、应该发展订单式农业和品牌式农业
我们这里不存在农产品的产量低一说,随便说个农产品一个镇都有几万亩的面积。但是总会为了销售而发愁,贱卖甚至卖不出去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
还是2018年,我做为本地第一家互联网卖菜的企业,亲自参与一系列“反滞销战”。因为我们当地的花椰菜有长达15天的时间居然连贩子都没有过来收。我现在想一想,都有些后怕。因为有接近一万亩的花椰菜烂在了地里,那段时间好多人的眼神都是迷茫的。
而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是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或者说,成为某个大平台的供应基础、原产地也是可以减少老百姓损失的。今年,我们的政府就在为此而努力。
总结:减少劳民伤财的跟风种植、减少为了成绩而做的无用农业,正确的对老百姓进行宣导,我觉得这是做好农业最根本的。
我这里是中国花椰菜之乡,八万亩的花椰菜种植面积,欢迎大家到实地来考察合作。当我说要把花椰菜通过互联网卖的时候,很多人说我疯了。但是,不少朋友早就通过淘宝、 京东等平台购买了我的家乡特产:花椰菜。疯就疯了吧!
我是“鑫西兰”,期待你的关注,我们一起分享和交流农产品和农村电商方面的话题。
我敢这么说,目前做自媒体三农领域人,对于家乡农业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又爱又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就牵扯到了农业的优点缺点。
我的家乡在安庆市太湖县,这里有丰富的资源:
一,各种旅游景点;
二,高山气候条件下的各种植物,蔬菜,比如野生的葛根粉,厥菜,香椿;
三,各种风俗习惯形成的特色小吃,比如:水萩粑,红芋糖,豆粑;
……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很多,听起来很不错,相信在你们老家这些东西也不少,甚至还有比我们更好的甚至稀缺的,我们可以把它卖出去变成钱,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三农的一个资源开发出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一,农夫产品的产业化,和标准化;
二,绿色食品的有机认证;
三,水果生鲜肉类深加工整个生产链的形成;
四,生鲜物流的通畅,冷藏冷冻的中转;
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有足够的
资金投入,没有和农业相关沟的行家里手,把科技与农业相结合,没有市场专员,把市场需求和农村的种植业对接,其实有心想在三农里面有所作为,似乎也孤掌难鸣,我目前就是这个状况,欢迎有心人指教我。
谢谢。
怎么说呢,还行吧。以前家乡的田地都是种稻谷,玉米,小麦,收入还不如打工。所以田间地头基本是空置的,但后来领导们可能看在眼里,就完全性的全民种了柠檬树,收益是每个村民自己的。
大概有10多年了,问了很多人,收益跟定还是比种粮食划得来。但有个问题是,喂鸡,猪等牲口,基本没办法了,买米买油买肉,现在在我们老家想买只鸡或者土鸡蛋是很困难的,养不起呀,喂猪就更不用说了,都没有喂了。算起来其实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