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果种植 »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duote123 2024-08-2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

楚国>汗青/p>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的超级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国土面积都远远超越其他诸侯国。最强盛时人口数达到500万,国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秦灭六国后,人口数约有1000万,国土面积约340万,数据仅仅2倍于楚国。可是在西周初期,楚国还只是一个方圆五公里的弹丸小国,它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

1.地理因素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水果种植

先秦时期,由弱变强的国家并非楚国一家,还有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西方的秦国。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于远离华夏核心的四夷之地。西周虽然实行的是分封制,但是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并不属于周王朝的地盘,甚至有的地方还被其他民族居住。比如晋国在狄人脚底下建国,齐国在莱夷的腹心地区。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哪段历史让你每每读起,不由得痛心疾首、顿足捶胸,辽南乾坤水果种植基地。 水果种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至于楚国,则处于荆蛮居住的地区。为了生存,不得不时刻准备战斗。尽管很危险,但也提供了机遇。只要能够抢夺蛮夷的地盘,周天子不仅不会降罪,反而会嘉奖。当然,如果失败了,则会面临国灭人亡,春秋时期许多国家灭亡就是这个原因。好在楚国运气不错,几次胜利后,实力远高于周边各国,随着不断的兼并,楚国人口越来越多,国土面积也越来越大。

2.定位>恰当/p>

楚国起始于南方,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因为远离华夏核心,而且楚国国君以“蛮夷”的姿态自居,不管中原诸国的指责和愤怒,蛮横地向周边各国动武。也因为如此,楚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疆域也越来越大。如果楚国按照周天子的规矩办事,不仅没有后来强大的楚国,而且随时都有灭亡的危机,毕竟当时小国林立。

3.战略>公道/p>

在楚国扩张的过程中,并非乱打一通,而是有一套合理的战略。庸国是当时强国,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以上,楚国联合巴、蜀两国征服了庸国,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还得到了重要的战略物质铜。随后楚国沿着汉水扩张,消灭诸国后进入淮河流域。从此,从汉水到淮河一带的区域成为楚国腹地,也为楚国北上争霸打下了基础。

楚国强盛之后,虽然地处南方,却向往中原文化。从贵族到平民,不断被“中原文化”熏陶,楚文化也渐渐被中原人所接受。但是,楚国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身上少了“蛮夷”之心,战斗力逐渐削弱。而西方的秦国一直保持“蛮夷”姿态,最后平定六国。如果楚国不被中原文化熏陶,或许征服天下的不会是秦国,而是楚国

痛心疾首的原意是痛恨到了极点,最早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现在的词典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后来有很多用于悲伤和悲痛的意思,

能找到实例: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札子》:“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现代的这种用法更是很普遍,就不引例子了。

最近的争议我看见央视的喻大华教授讲课很原意用这个词表达悲痛和伤心的意思。很多人认为用错了,以字典没有这个意思为依据。

1942年河南大饥荒。1941年夏至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和蝗灾,导致300万人饿死的事件。

河南省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分绝收。而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110个县,500万人受灾,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众多。在人贩子那里,妇女的售价跌了九成,壮丁的售价跌了三分之一,卖一口人,换不回四斗粮。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人们用大量的树皮、衣服、草、泥土这些不能食用的有机物充饥,导致疾病流行。

1942年河南灾民大逃荒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移民过程,而且被冯小刚导演般上了电影屏幕《1942》,人们为了能够活下来,全家开始逃荒,主要有四个方向:

1. 大多数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

2.少数部分南下逃亡湖北。

3.还有一部分北上进入抗日边区。

4. 还有极少部分进入日战区。

据《河南省志.人口志》记载,1940年,河南全省人口是3067万,到1942年,只剩下2798万元,1943年,剩下2595万人,到1944年,人口更是降至2471万人。短短四年间,全省人口减少了596万,除去正常的人口增减和战乱影响,估算1942年饿死人数,应在300万人以上。

这场巨大的灾难,一方面是天灾的原因,大旱无雨,地裂得就像小孩子的嘴,往地上浇一瓢水,滋滋冒烟,这样的大旱怎么可能长出庄稼。

这一场灾难更是一场人祸,当时土地大旱,农民收获的粮食仅有往年的三成,其中绝大部分又被抽了税。当时几十万军队驻扎在河南严防日军进犯,这么多官兵的粮草,全靠当地自行解决。农民每亩地产15斤的粮食,其中抽税就要抽走13斤,所以,老百姓手中根本就没有粮食。但是蒋介石政府面对这么大的灾情,依然宣称: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粮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据省田管处负责人谈,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足可见国民党政府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顾。

而身处大后方的蒋介石,根本就不信河南有灾,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报灾电,被他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免”。河南籍国民参政院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大会上,声泪俱下地讲述河南灾情,也没得到任何实质性回应。

足可见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多么的腐朽和腐败,在面对河南全省性的大灾荒时,竟然装聋作哑,继续压榨百姓,造成了多少百姓的逃亡和死亡,国民党政府对于灾荒的态度在中国历朝历代灾荒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