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是多少
目前我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大国,果园面积不断扩大。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水果种植产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大国,果园面积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我国果园面积稳定在13333.33千公顷左右,预计2021年果园面积可达13698.46千公顷。
中国地区可以种植的热带水果
中国是世界热带水果生产大国之一,其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其中常见的有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山竹,榴莲,番石榴,百香果等。总的来说,我国的热带水果品类很多,产地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及台湾等地。
答:在海南、西双版纳可以种植热带水果。
![2021年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是多少,中国是水果种植大国吗。 土壤施肥 2021年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是多少,中国是水果种植大国吗。 2021年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是多少,中国是水果种植大国吗。 土壤施肥](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04205927173072516765846.jpeg)
在我国的海南、西双版纳地区可种植多种热带水果。热带雨林是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中国的水果种植业
中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从品类结构来看,目前全国大宗水果种植以柑橘(21.3%)、苹果(16.1%)、梨(7.7%)、葡萄(5.9%)、香蕉(2.7%)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53.7%;消费以苹果、香蕉、梨、葡萄、柑橘为主;进口以榴莲、樱桃、香蕉、山竹、葡萄为主;出口以苹果、葡萄、柑橘(包括橘子、葡萄柚、柠檬和酸橙)、梨、桃(包括鲜桃和油桃)为主。
前天11:19
我国是世界水果种植业产量第一大国。2020年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8亿亩,产量达到了2亿吨。但是由于产量过高,又由于种植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规划,所以某一种水果的产量很容易过剩,销售不畅,给果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今年的砂糖桔变成“杀人桔”,就是砂糖桔种植无序发展,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产量过剩造成的。
中国水果品种最多的省份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各式水果应有尽有。不过因为我国面积较大,南北气候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各地的产出又有较大差异。
总体来说,我国南方所产水果较北方种类要多,特别是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但北方的陕西省 山东省也是水果大省
省份是广西。
中国广西盛产的水果种类最多,如荔枝、龙眼、火龙果、木瓜、菠萝、香蕉、番石榴、蜜桔、菠萝蜜、莲雾、百香果、葡萄等。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火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
我国号称农业大国,为什么很多农作物还需要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农产品由供不应求,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市场上的肉禽蛋奶摆脱了计划供应的桎梏,各种农产品极大地丰富。
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95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478公斤,超过联合国规定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7年增产丰收。
我国现在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拥有14亿人口,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的大国,又是世界上粮食消费大国。
人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首先要保证作为口粮的小麦、稻谷100%自给。
我国现有有效耕地面积(耕地红线)18亿亩,要保证主粮,特别是口粮自给,90%以上的耕地要用于种植粮食。
这些年来,我国口粮绝对安全了,但是,小麦、稻米优质品种不足,玉米、大豆、大麦、高粱等却出现了结构性短缺。
2020年,我国进口粮食达到罕见的14262万吨,比2019年增长28%。其中,进口小麦838万吨、稻米2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0.2%、15.6%;进口玉米1130万吨、大豆10033万吨、大麦808万吨、·高粱481万吨食用植物油9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5.7%、13.3%、36.3%、478.6%、3.1%。
在小麦、稻米自给率达到100%后,之所以进口如此多的小麦、稻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弥补国产优质小麦、大米的不足;二是国外粮食价格便宜。2020年进口的小麦单价1元/市斤、稻米1.7元,分别比国产小麦、稻米便宜20%、50%以上。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特别是在2020年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后,养殖业迅速复苏,肉禽蛋奶生产需要大量的饲料原料玉米、大豆、大麦、高粱等,而这些产品我国生产量达不到需求量。
玉米自2012年开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但是,自从2016年由于结构性过剩进行去库存,到去年已经全部消化殆尽。2020年玉米产量2.6亿吨,但是需求量达到2.8亿吨,致使玉米市场价格自去年以来直线上升。到年底上涨到1.27元/斤,比年初0.90元/斤,上涨41%。弥补国内产需缺口,进口玉米成为了必然选择。最近十年来,我国年均玉米进口量432万吨,2020年进口量达到最高值的1130万吨。
曾经是世界大豆原产地和大豆生产、出口大国的我国,在新形势下大豆产量急剧下降。到2009年年产量只有1522万吨,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产量有所恢复,2020年达到1960万吨,但是,与1亿吨的需求量相比,80%需要进口。
从2015年开始,我国每年大豆进口量均在8100万吨以上。其中,2017年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2020年达到创纪录的10033万吨。
在玉米、大豆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小麦、高粱自然成为了饲料原料的替代品。
在粮食生产中处于次要位置的大麦,近年来我国生产量一直在下降。2013年产量153.52万吨,到2019年仅为90.8万吨,下降幅度达到41%。
大麦既有作为饲料的原料品种,又有作为啤酒原料的品种。自2012年开始,我国每年大麦的进口量就超过国内产量。2012年,我国进口大麦253万吨,2020年上升到808万吨,增长219%。
高粱,既可以作为饲料原料,也可以作为酿酒的原料。我国近年来高粱产量远远赶不上消费量,2014年,我国高粱产量249.98万吨,消费量826.57万吨,缺口576.59万吨;随后,产量有增有降,但是消费量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消费量仍然大于产量。
在高粱产不足需的格局下,我国每年都需要积极大量的高粱。从2014年内以来,最高进口量年份是2015年,进口量达到1069万吨;7年平均进口535万吨。
我国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主要是耕地有限,首先要保证小麦、稻谷口粮绝对自给。仅进口大豆,每年就可以节约6亿多亩耕地资源;其次,是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协议,发展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达到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再次,是进行品种调剂,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再次,是利用国际上廉价农产品,平抑国内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