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种植 » 岭南最出名的水果是什么,岭南水果种植观察日记怎么写。

岭南最出名的水果是什么,岭南水果种植观察日记怎么写。

duote123 2024-12-2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岭南最出名的水果是什么

岭南最出名的水果是荔枝。

荔枝是岭南水果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原产于中国南部,素有“百果之王”的美誉。荔枝果实饱满、果肉鲜美多汁、皮薄肉厚、香甜可口,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和口感,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荔枝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以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因此也是人们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最出名的水果是什么,岭南水果种植观察日记怎么写。 蔬菜种植

岭南盛产荔枝、香蕉、木瓜、菠萝等水果,其中荔枝和香蕉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岭南的水果品种有500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此外,还有芒果、红橙、杨桃、石榴、龙眼、白榄、乌榄、黄皮、杨梅、菠萝蜜、三华李、西瓜等。

岭南有哪四大佳果

荔枝:有“果王”之称的荔枝,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其果形别致,颜红悦目,果肉状如凝脂,清甜浓郁。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挂绿等,而以淮枝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菠萝:原名凤梨,原产巴西,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有70多个品种,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每株只在中心结一个果实。其果实呈圆筒形,由许多子房和花轴聚合而成,是一种复合果。

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栽培中数量仅次于柑橘、荔枝、菠萝。我国栽种香蕉有2000多年历史,广东除东莞、中山、新会、顺德之外,还有番禺和广州市郊。

木瓜:学名番木瓜,又名万寿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岭南果王”的称号。木瓜原产墨西哥,17世纪时传入我国,现广东各地均有栽培,而以广州市郊最为集中。

古代把岭南荔枝运到京城,再快也要好几天,他们是怎么保鲜的呢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人保鲜方法有很多:

一、整棵树搬过去

在荔枝快要熟的时候把整棵树挖起,做好保护措施,如果是岭南的,就先走水运,到了陕西南部,果子差不多成熟了,摘下来,一天可送到皇宫。

二、竹筒保鲜

先用竹制的草纸裹起带枝的荔枝,打湿。再用大竹筒装起来,最后用蜡封口。这样保鲜时长大约是一周,可以做到从广东或者四川送到皇宫。这个当今是做过试验的,确实可以做到。

荔枝又称离枝,也就是不能离开枝,白居易有言: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所以这个保鲜的核心一是不要剪掉枝,二是密封。

三、剪枝蜡封法

先剪下来,留点蒂,用蜡整个封起来,再剪掉蒂,再封。然后用蜂蜜泡着。这个据说可以保鲜几个月。虽然没有去考证,但这个方法是属于隔绝空气,防止氧化,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以说,不要觉得保鲜难,难的只是是古代交通不便,送荔枝的骑士翻山越岭难免会有危险,而且费用也高。所以杜牧嘲讽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广东高州有一个品种叫妃子笑。相传就是唐朝杨贵妃爱吃荔枝,就千里加急送的。

唐朝的都城在西安,从广东过去约两千公里。只能使用官府驿站,驿夫,快马加鞭。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人换马。立即接力去送。所以,妃子笑荔枝这个品种,就算成熟了,还会有绿色的。这样的荔枝,不用太熟就摘下来。加上包装一下,送到京城2-3天,荔枝还可食用!


茘枝性热,按中医的观点,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者不宜吃。特别在岭南地区,自古就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多吃荔枝,轻则喉咙疼痛鼻血长流,重则还能丢了性命。

北宋的苏东坡,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而被贬岭南。因“不得签书公事”,歪打正着般一下子拥有了诗和远方。闲来无事便寄情山水,写下了传诵不绝的 “日啖茘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过,有好事者就曾估算过,说三百颗荔枝至少得有二十多斤,若全吃下去,不啻于玩命。可在汉朝皇帝的眼里,岭南荔枝却有着延年益寿的功效。

岭南荔枝进贡朝廷始于汉代

汉初,岭南荔枝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由于缺乏保鲜技术,只能以晒干的荔枝进贡。既然荔枝有“特殊的功效”,尝不到新鲜的荔枝终是一大憾事。

据《中国农学遗集》记载,汉武帝时期,朝廷决定尝试将荔枝移栽长安。结果,不仅水土不服,到了冬天还整株直接给冻死掉。岭南新鲜荔枝运至京城,要到东汉和帝时,才真正实施。

东汉和帝刘肇对于岭南佳果可谓“情有独钟”,同一时令的,几乎全走“快递”。据东汉仲长统《仲长子昌言》记载,“今人主不思甘露零,醴泉涌。而患枇杷、荔枝之腐,亦鄙矣”。

刘肇想吃又担心水果腐烂,于是命人从岭南骑着快马日夜兼程送往京城。可即便如此,到达的时候也多有腐烂,余下未腐烂的其口感与品质也大打折扣。

古时岭南是瘴气之地,且多有毒虫猛兽。刘肇吃的荔枝从岭南采摘启运,而龙眼则要求路途更为遥远的交趾郡(今越南北方)进贡。长途跋涉一路风尘,人员马匹死伤无数。

到最后,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上书刘肇要求取消进贡新鲜荔枝、龙眼等,“伏见交趾七郡 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洲土地,恧虫猛兽 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从之”。

唐朝水果保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唐玄宗重启岭南荔枝运京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自打喜欢杨贵妃后,对其十分宠爱,当知道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茘枝,不惜重启从岭南送运荔枝到长安。

后世有学者认为,杨贵妃所吃荔枝并非是从岭南采摘,而是在她的出生地四川眉山。不过,这观点如同杨贵妃是广西容县人一般,没有任何的佐证。

虽然,唐玄宗把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与东汉刘肇走的是同一条“高速公路”,即东汉建武二年修建的西京古道,可是唐朝的国力比之东汉时期要强盛得多。

同时代的杜甫,在其《病橘》诗中,就有“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的诗句。唐代荔枝的保鲜技术,足以应付杨贵妃能吃上新鲜荔枝。

在《新唐书》描述茘枝运达时,仍保持“色味不变”。究其原因,是唐朝荔枝的保鲜技术采用的,是装壶密封技术。这种方法,有别于装运桔子的竹筒密封法,保鲜效果更胜一筹。

不过,其保鲜时间也是仅此而已,荔枝送达长安后,如不马上食用,只需稍作停放便会出现腐烂。《唐国史补》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贵妃好食荔枝,南海每岁飞骑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宋朝开始,荔枝保鲜技术日趋成熟

到宋朝时,对于荔枝的保鲜一改唐朝的方法,出现了两种保鲜技术。一是北宋蔡襄记述的,在竹笼内铺上厚厚的一层荔枝叶进行长途运输的方法,二是宋范成大的“䗶封其枝”法。

而明、清时期,各种保鲜方法相继出现,有以芭蕉截断,连根插上、有以活竹封泥或裹以粽叶等等。

结语:

古时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可古人仍能凭借着聪明智慧创造出各种的保鲜技术,确实难能可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