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第一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民朋友对水果市场不够熟悉,有的因致富心切,盲目跟风;第二缺乏技术与管理经验,导致产品品质不优;第三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或依托合适的销售平台,所以导致丰收不丰收。各位朋友怎么看呢?
农民不容易!
个体经济,势单力薄。市场营销能力不够!
前几年苹果大丰收!行情也好!
但是农家不懂得市场,价格越高,越是不卖。送到冷风库里储存,期待春节后再卖得更高的价钱!
岂不知,商贩不来了!
春天到了,苹果价格一落千丈,贵贱没有人要了!还要支付冷风库费用。
1品种原因
现在很多农户想要种植,但是因为品种的原原,受到天气、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正常生长,但是结果量却十分惨淡,自然就会亏本。而想要种植成功的话,一个优质的种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无良商家,出售一些品种低劣、带有病菌等不良种苗,导致果实产量低,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自然也就赚不到钱。
2、技术不成熟
种植户管理起来比较粗放,不懂得学习,都是自己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的养殖技术,因此很多新手在种植水果的时候,大部分都会种植亏本。
3、病虫害危害
果树遭受的病虫害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比较麻烦的。例如常见的茎腐病,其防治成本高,传播速度快,又例如绿斑病,在患病后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治疗价值。很多病虫害在发病后,果农们基本上就只能够看着果树逐渐死亡。而且还有很多果农不能够及时判断病虫害,不知道如何用药等,预防工作也做的比较差,所以种植亏本也是必然的。
4、种植户跟风种植 导致水果市场供大于求最后亏本也要卖,去年广西的沙糖桔就是典型的例子。
5、其它原因
如果遇到旱灾、水灾、冰雹、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我们也是无法人工控制的,这些都是导致种植户亏本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无论是种植水果,还是蔬菜,经常会碰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导致这种原因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有一人种植某种水果赚了钱,周围人就跟着种植,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的人越来越多,到水果成熟上市季节,集中上市,销售渠道由畅销,变成滞销,结果有产品,卖不起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导致腐烂变质。
现实生活中,在农村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去年广西沙糖桔,今年河南的大蒜,大范围的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千万不要盲目跟风,种植前必须了解市场需求,多和种苗、种子供应商了解一下,买苗和买种的需求情况,其实,这些商家心里有谱,只有通过多沟通,多打听,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读者朋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
做农业,丰产“靠天”,赚钱“靠命”:“天”是风调雨顺产量好,“命”是丰收之后卖价好。
“天”和“命”都好,农民的效益才能好,但目前,基本是产量高(丰产)时卖不出价钱,价钱好时又没有产量。
但“命”也是可以改变的。
广西蜜桔
对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水果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水果“同质化”,大量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出现短期内供大于求现象。
大部分果农缺乏信息和技术,更缺少“敢为人先”的胆魄和本钱,因此决定水果种植品种时,一是根据传统习惯种植,二是跟随已开始赚钱的果农种植。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大家都种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销售,出现短时期内同样的水果大量供应,拉低了水果销售价格,导致丰产不丰收。
大量上市的西瓜,必须及时采摘、及时外运
二、水果存在“保鲜”的储存要求,没有“保鲜”条件时,只能低价甚至亏本卖出。
大部分水果存在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需及时采摘及时销售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并销售出去,造成的损失会更加大,因此果农到了采摘季节,要么接受低价销售,要么冒着销售不出去的风险,让其挂在树上或烂在框里,造成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
等待收购商的葡萄
三、果农不掌握销售渠道,水果丰收时,中间商借机压价。
当前水果销售,主要还是水果收购商到水果生产地去收购为主要销售渠道。收购商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争取利益最大化,在果农急需销售时,压低收购价,而果农各自为战,而且不及时销售就要承担亏损的可能,因此,在收购商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不及时采摘,就有可能烂在树上
四、果农要获得“丰产又丰收”,需要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1、错时上市:
丰产不丰收,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短期内供大于求。
要改变短期内供大于求情况,一是在水果品种上想办法,努力培育早熟和晚熟品种,实现采摘错时。二是在保鲜储存上想办法,在水果产地建冷库,将采摘的水果存放在冷库里保鲜,拉长上市时间,降低供大于求的程度。
在冷链物流方面,国家已加大了投资力度,社会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冷链物流会对农产品销售带来明显促进。
将没有销出去的苹果存放到冷库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丰产不丰收现象,中间商的因素是比较大的。
一是如果果农能够抱团、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就有可能降低丰产不丰收的程度,维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
二是加大在电商销售方面的探索。电商销售基本是直接到消费者手里,减少了销售环节,但对果农来说,一是销售量不容易上去,二是物流费比较高,但作为一种销售发展方向,还是值得尝试的。
电商销售
3、提高水果加工成成品、半成品能力。
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干果,既能增加水果消耗量,稳定供需关系,也能提高水果附加值。
在水果主产区,提高水果加工能力,是增加果农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加大引导。
柿子作为水果,保存期短,但加工成柿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果农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关键是短时期的供需失衡,如果通过多种途径缓和失衡程度,就能稳定果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