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
没有优势,日本大部分属于温带,芒果是热带水果自然不适合,只有在部分南部岛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以种,日本人自己种不了芒果肯定需要进口,不适合,日本温带季风气候,芒果是热带作物。当然,日本人要吃芒果可以种温室,那样造价高啊。
日本水果可以进口吗
不可以,日本向中国进口,关税则是一大限制,商人会在上面花费很大的价钱,所以日本人不向中国进口水果,但是有向越南、菲律宾和泰国进口。中国水果价格本来也就不便宜!这是日本农民自己争取过来的。政府保护自家农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日本能种的关税就特别高,不能种的就压的很低,比如香蕉全靠进口就很便宜。
日本对华出国的水果中只有苹果和梨,例如日本的红富士,红富士是从普通富士的芽(枝)变中选育出的着色系富士的统称。富士苹果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分场于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进行杂交。如今富士系苹果在我国已发展近百万公顷,在辽宁、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天津、河南、江苏、安徽、甘肃等省市,均已代替了晚熟品种国光。
为什么好的水果品种在日本
一方面,日本的果树种植具有明显的家庭化特点,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
以葡萄种植为例,日本果农在葡萄的搭架和果穗管理方面都非常规范,每打理一平方千米的葡萄园需要3、400小时,如此大的用工量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果实质量的提高。
同时,日本的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在土地管理、锄草、喷药、肥水管理、果园运输、果品分级等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精细管理带来的高成本。
为什么日本的水果蔬菜那么贵,是他们种不出吗
确实,水果贵是很多去过日本的人的直观感受,水果都是论个卖。一个西红柿15元人民币,一个西瓜150元人民币。这不是贵,这简直是太贵了。其中的原因题主说对了一点,日本是个岛国,多山地,可用于种植的耕地很少,就算农业再发达,也架不住没地种呀,这就导致了日本果蔬从量上来说整体偏少。日本果蔬贵还有其他原因。
(北海道心形西瓜以3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卖)
日本人的性格决定了要做就做精做细,在水果种植上也不例外。
日本的水果简直是“贵族”般的待遇,相比我们这边水果批发市场一堆一堆的水果,日本将水果做成了艺术品,不仅包装讲究,在商超中的摆放也很上档次,让人看了觉得“就该卖这么贵。”
另外,日本人在农业发展,科学研究上也是下足了工夫,许多品种都是从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不仅品相好,而且还好吃,甚至你吃了再也不想尝其他水果了。这种高投入,高品质,精包装的流程,也是当地水果贵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串葡萄单独包装)
日本历来重视农业,如此高的价格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
日本民族历来都有危机意识,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日本的农业人口占10%,这在发达国家是很少见的。日本政府将农业看作是立国之基,高价的农产品有助于维护农民的积极性。
我们可能会说,那日本为什么不进口其他国家的水果呢?不说也能想到原因,日本的海关检疫太严格了,很多国家的产品都过不了这一关。
不过,话说回来,在日本本来生活成本就很高,也许当地人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只是我们少见多怪了。
其实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政策和保护制度。
日本农业家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左右,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日本农民的地位和收入并不低,不仅有全国和地方农业协会这样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组织为农民发声和争取利益,而且很多地方手握选票的农民成为政党们争相讨好的对象,任何政党都不敢轻视农民群体,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为了保持农村这一重要票仓,极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与农协保持着良好的互助互利关系。
为了确保日本农民的收入和地位相匹配,必须要维持农户的收入不能过低,日本农民的平均年收入超过700万日元左右,与地方公务员大致相当,但由于日本户均耕作面积小,为了拉高农民的收入就不得不保持农产品的高价格。且在日本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由农民组成的农业协会协调确定的,这就确保了农民们的利润。
除了国内有农业协会在维护农产品的利润外,日本政府一直实施着比较特殊的农产品关税制度,与日本国内固定8%的消费税不同,日本农产品关税并非固定收百分之多少的税,而是参考国内农户的出货价格,进口农产品的税可以收到与国内价格有一定的可比性为止。
故而,高关税保护着日本国内农民免受国外农产品的冲击。而且日本对国内外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极其严格,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故而,食品安全为日本构建非关税壁垒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其实从日本国内的恩格尔系数以及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来看的话,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并非是负面的事情,过低的农产品价格反而会给农民和农村带来极大的冲击,进而对日本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