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水果种植面积
东盟是东南亚联盟的简称,创建于1967年,至2000年成员国增加至10个,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各国均地处热带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地,被称为“热带水果之乡”。
自贸易区建立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水果产业上的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同时,东盟水果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西的水果贸易结构及果业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东盟水果产业的发展形势,分析其对广西果业产生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推动广西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盟水果生产总量变动趋势
2000—2018 年,东盟水果的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整体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其中水果总种植面积由 2000年的59.7万公顷提高到了2018年93.0万公顷,提高了55.8%,平均年增长率为3.1%。水果总产量由2000年的473.5 万吨提高到了2018年的666.7万吨,提高了40.8%,平均年增长率为2.3%。
越南的农产品出口量有多大
越南的农产品出口量是很大的,因为越南的气候和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一直以来越南都是传统的农业国。
据越南农作物生产部称,到2020年,越南的水果和蔬菜出口量预计将高达45亿美元,其中水果产量为36亿美元。
越南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其水果和蔬菜生产多样化,为其出口创造了巨大潜力, 在过去的15年里,果树种植面积、生产力和产量显着增加。
香蕉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芒果,龙眼,荔枝,葡萄柚,火龙果,菠萝,榴莲,柠檬,红毛丹,菠萝蜜,番荔枝,橘子和番石榴。80%的水果产量主要通过传统渠道在国内市场出售。
水果和蔬菜出口额从2003年的1.515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0.7亿美元,2017年达到了35.2亿美元,水果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蔬菜瓜果进口国(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其次是美国,韩国,日本,荷兰,马来西亚,台湾,泰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目前,越南在芒果,火龙果,荔枝,葡萄,柚子等以及鲜花的传统种植区,整合资源发展“专业化生产区”,其中许多采用VietGap和GlobalGap等良好农业规范,并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但水果蔬菜种植仍面临小规模分散栽培,质量不稳定,气候变化等影响,收获和加工运输技术落后,随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联系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越南的蔬菜瓜果出口。
越南企业认识到若是想要提高利润,就需要发展与农民的密切联系,以便后者增加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产品。
越南农业的大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越南土地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其中农业用地面积达26.8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1.3%。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平原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较长,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越南的主要产粮基地,在越南农业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湄公河三角洲地处越南南部,土壤属于红酸壤,肥力较强,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红河平原位于越南北部,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土壤属于黏沙壤,水系发达,灌溉条件好。
农业在越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农业人口超过6000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米、土豆、玉米、甘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天然橡胶、胡椒、蚕丝等。咖啡、腰果、胡椒和稻米出口规模均为世界前列。适宜的气温、长时间的日照和充沛的降水量为越南农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宏观政策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较差、人力资源和原材料短缺、抵御农业风险机制不完善、农业用地高度分散等是越南农业吸引外资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越南公布的政策草案,农作物、畜禽饲料生产和发展,高附加值原材料生产,与原料和出口地区结合的农林水产品加工,兽药、农药生产等四大领域将享受减免税、减免土地使用费等多项优惠措施。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越南农业吸引外资将达45亿美元,占全国外资总额的比重也将提高至4%—5%。
近年来,越南农业飞速发展,是全球稻米出口大国,咖啡、腰果、胡椒等农产品出口也位居世界前列。
稻米是越南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农产品,相对其他作物来说,占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多,产量也相对较大,是越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中之重。2016年前三季度,大米出口总量达376万吨,出口额达16.9亿美元。中国是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对象国,占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的35.5%。其次为加纳、印度尼西亚,分别占11%和9.4%。
腰果是越南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根据越南腰果协会数据,2015年,越南腰果出口量达33万吨,创汇2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5%,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腰果出口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位。越南腰果产品已销往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分别占市场份额的30%、25%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