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灭北方大棚西红柿土传病害
西红柿营养丰富, 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碘等多种元素和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是大众喜爱的蔬菜。近年来长治市西红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丰富了菜篮子,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西红柿的大面积种植, 特别是设施西红柿的种植, 使西红柿土传病害的发生实现周年循环, 老病发生频率增加, 新病不断出现, 如西红柿枯萎病、灰霉病、疫病等病害发生频率明显增高, 危害严重, 影响蔬菜西红柿品质和产量。下面和大家说一下主要的表现和防治措施。
枯萎病
症状与危害
![怎样消灭北方大棚西红柿土传病害,长治反季水果种植基地。 水果种植 怎样消灭北方大棚西红柿土传病害,长治反季水果种植基地。 怎样消灭北方大棚西红柿土传病害,长治反季水果种植基地。 水果种植](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17050032173179083291037.jpeg)
枯萎病在西红柿上危害最为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在5%左右, 重者达30%以上, 甚至造成绝收, 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 随着大棚、温室西红柿种植密度和复种指数的增加以及土壤养分的失衡, 致使西红柿枯萎病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一般大棚、温室内从开始初见零星的枯萎病到全棚普遍发病, 也只需4~5年时间。
番茄枯萎病又称番茄萎蔫病, 严重发病时, 全株枯萎死亡。一般在番茄开花期开始发病, 受害部位为叶、茎秆和根部。发病初期, 下部叶片变黄, 后萎蔫枯死, 不脱落。这种枯黄叶片有时只出现在茎的一边, 另一边的叶片仍正常生长。病情由下向上发展, 后期除了顶端数张叶片外, 整株叶片均枯死。拔出病株可见根部变褐, 剖开茎部可见到维管束变黄褐色。潮湿时茎基部溢出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措施
实行轮作, 轮作周期应长达三年以上;构筑深沟高畦, 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农田土壤的排水能力, 可明显减轻发病;合理增施磷、钾肥, 可提高蔬菜作物的抗病性;及时拔除病株, 加以销毁。
播种育苗时可行床土消毒和种子消毒, 做到无病先防。床土消毒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稀释液浇土, 一般每平方公尺苗床用药50g, 对水2~4kg均匀浇洒, 浇好后土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密封4~5天后揭盖, 并耙松表土, 使残留药物挥发排除, 再半个月后播种, 以免幼嫩苗遭受药害。
种子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 先将种子放在常温水中浸15min, 促使种子上的病菌萌发, 再投入55~60度的热水中烫种15min (此期间要保持水温不变) 杀死病菌。为使种子受热均匀, 要不断搅动, 直至水温降至35℃时停止搅动, 然后继续浸泡6h后捞出, 经催芽后播种。
在发病初期, 进行药物浇根灭菌有明显疗效, 可选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 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 (2) 40%抗枯宁800~1000倍稀释液; (3)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 (4) 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每5~7天浇根一次, 连浇3~4次。同时, 及时拔除病株, 加以销毁。
灰霉病
症状识别
番茄病果皮灰白色, 软腐, 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 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 有深浅相间轮纹, 表面生有灰霉。
发病条件
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灰霉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其中湿度为发病的主导因素。一般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及时的棚室易于发病;特别是冬春季遇连阴雨天气多, 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 棚内湿度大时, 病害易流行。
防治措施
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 抓好配方施肥, 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培育壮苗,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科学的通风透光措施。保持棚膜清洁, 增加透光率。合理密植、减少荫蔽、改善光照条件适时通风, 降低棚内湿度上午保持较高的温度, 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夜间特别是下半夜应适当增温, 避免植株结露;
浇水。浇水要选在晴天进行, 避免在阴雨天浇水, 同时要控制浇水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湿度;
清除病残体。对病叶、病果和病枝要及时摘除, 装在塑料袋内, 带到棚外集中处理, 以防止病菌再次浸染;
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时开始用药, 晴天喷雾。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1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阴雨天及浇水后使用烟剂, 可选10%腐霉利每亩200~250g。粉尘剂选6.5%甲霉灵每亩1kg。常用备选药剂:发病初期采用腐霉利 (速克灵) 、百菌清、甲霉灵 (万霉灵) 、异菌脲 (扑海因) 、噻菌灵 (特克多) 、甲基硫菌灵 (甲基托布津) 、嘧霉胺 (施佳乐) 、氟菌唑 (特富灵) 等。
疫病
症状与危害
番茄疫病又称番茄晚疫病。危害番茄的茎、叶和果实, 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发病时常减产20%~30%, 严重时导致毁棚。叶片上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 形状不规则, 后逐渐变成褐色, 边缘不明显, 病斑上无轮纹, 潮湿时叶背处产生白霉。茎秆病斑为稍凹陷的黑褐斑, 潮湿时也长有白霉。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绿果一侧, 边缘不明显, 常以云纹状向外扩展, 初为暗褐色油渍状, 后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色, 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 被害部分深达果肉内部, 果实质地硬实而不软腐, 潮湿时, 患病部可长出白色霉。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1) 实行轮作。 (2) 嫁接防病。 (3) 选用耐病品种。
药剂防治。
(1) 种子消毒: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 洗净晾干后播种, 或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 (瑞毒霉) 可湿性粉剂拌种。 (2) 发病初期使用霜脲·锰锌 (克露) 、乙磷铝、乙磷铝·锰锌、甲霜灵 (瑞毒霉) 、百菌清、敌克松、波尔多液、霜霉威 (普力克) ,
避免土传病害最好还是合理轮作,但是菜农的田地都是有限的,所以有时难免不能实现3年以上的轮作期限。那么在不能避免重茬种植的情况下,如何尽量降低重茬种植对作物的影响呢?
其一,采用嫁接换根的方法。
其二,在作物定植前,利用棚室休闲期对土壤进行药物熏蒸和高温处理。比如施用石灰氮、氯化苦等。密闭熏蒸处理一个月,可大大减少土壤内病菌、杂草种子等。
其三,施用敌克松、福美双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
也可喷施1000倍高锰酸钾。
其四,在作物定植后用恶霉灵等杀菌剂灌根。
其五,在作物定植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药液蘸根,或者定植后灌根。注意不要与大量化肥丶杀菌剂混用。注意防高温及光晒,以免菌液失效。
其六,对于严重发生土传病害的棚室来说,最好还是换茬。较轻的也应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秸秆等物,并增施酵素菌等堆沤后的充分腐熟有机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