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耐旱易种植哪些蔬菜水果及植物
耐旱的蔬菜 1.秋葵 秋葵以其耐热和耐旱性而出名的,是干旱农业的优质农作物。覆盖物会帮助它在干燥的月份茁壮成长,但是秋葵可以在真正的水分减少之前就自己能承受相当多的热量和水压力。2.茄子。茄子是夏季的农作物。3.西红柿。 4.辣椒。 5.土豆。 6.大蒜。 7.红薯。这些都是比较耐旱的蔬菜
耐旱的植物有:长寿花 虎刺梅 还有多肉植物等
这些我都有种植比较耐旱,也不用经常浇水
适合不见阳光种植的蔬菜水果
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中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南方不少地区可常年生产,北方冬季地上部分虽然枯死,地下部进入休眠,春天表土解冻后萌发生长。
韭菜性喜冷凉,耐寒也耐热,种子发芽适温为12℃以上,生长温度15℃到25℃,地下部能耐较低温度,不喜光照
三亚可以种植的蔬菜水果
三亚当然可以种植蔬菜水果,而且三亚的阳关和降雨量充足。,天气也特别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而且三亚的气候也比较适合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很多省份的蔬菜自由三亚或者是海南其他市县提供的,不过三亚的土地比较缺乏。
种菜的话可能种的面积小
11月12月露天适合种植什么水果蔬菜
一、生菜
生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大多会选择在春秋种植,11月份种植生菜就比较合适。它喜冷凉环境,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温对生长也无大妨碍,种子较耐低温,在4℃时即可发芽,高于30℃时几乎不发芽。
二、菠菜
菠菜的最佳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11月份种植后,可以蒙一层塑料薄膜,待菠菜出苗后,可将塑料薄膜撤掉,到次年春天,菠菜就会长出。菠菜为耐寒蔬菜,种子在4℃时即可萌发,地上部能耐零下6℃-8℃的低温,25℃以上生长不良。
三、香菜
香菜和菠菜一样,耐寒性强,在北方不是很冷的地方,11月份种植香菜还是可以长出来的。香菜能耐-1℃至2℃的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7℃-20℃,超过20℃生长缓慢,30℃则停止生长。
四、芹菜
芹菜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大,11月份种植可以一直收获到来年4月份。气温较低时,可蒙一层塑料薄膜,大棚种植芹菜更加有利于芹菜的生长。它属耐寒性蔬菜,发芽期最适温度为15℃-20℃,幼苗期能耐-4℃至-5℃的低温。
五、大蒜
大蒜的播种期可在10月下旬(即“霜降”前后)至11月上旬(即“立冬”前后)。它具有非常强的耐寒能力,较耐低温,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左右,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超过26℃会致其死亡。
六、小白菜
小白菜的抗寒能力强,在冬季11月份也是可以种植的,长出后正好可以留作冬天吃。它的根系短小,发育比较浅,种植后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及时补充肥料,通常在12月份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
七、西兰花
西兰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冬季11月份的时候可以进行播种种植。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温度高于25℃时花球品质易变劣,但只要不受冻害,花球在5℃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
在农村种粮食不赚钱,农民是不是该栽果树,建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呢
感谢邀请回答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消除贫困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战略,以前的农村产业化完全不能适应目前的战略布局,虽然仍然适应小麦玉米国家最低收购价格,充分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最大限度的激活种粮积极性,但面对着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物价房价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加大,基本靠种粮很难维持生存现状,好多老百姓都在探索在农村一些新的增收方式,但面对这些新型增收方式,如果能够实现保本增收确实很困扰老百姓一大难题。
既然在农村种粮没法维持小康水平,能否靠栽果树建大棚发展新型农业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话因地制宜发现果树栽培确实是一门脱贫致富的发展渠道,看看目前超市的水果价格,目前山东苹果价格均价在6.5元左右,陕西的苹果价格均价在7.0元左右,红富士的苹果苗再2.2元一株,一般苹果树从栽种到接货大概周期在4-5年,10年会是结果高峰期,前期的施肥、防病害、浇水等成本投入资金会不小,但后期果树成熟回报也是丰厚的,同样等到果树成材后可以发现土鸡养殖业,蝉养殖两块产业,同样给种植果树带来不错的收入。
同样在大棚里种植水果蔬菜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了,目前山东大棚种植火龙果、草莓、葡萄等等已经完全形成一整套产业链了,完全实现产业规模化,种植自动化,销售平台化了!借助大数据处理和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订单接连不断,按照种植火龙果来说,公开的数字是一亩田的火龙果产量在8000-10000斤,能够实现收入20万元左右,这个收入比种植粮食作物要大的多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种植大棚和果树所带来的风险,首先是经验缺乏带来的种植风险,这块农民可以到实地参观学习或者利用5G技术的作用联系权威专家帮助病虫害的防疫等等,其次就是资金压力,目前种植大棚和果木前期投入巨大,后期回报满,这点给菜农和果农带来不确定因素,好处现在国家推出的政策性扶持和银行见的无抵押担保贷款等等给农民们带来福音。
所以综合上述来说如果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话借助目前发达的网络,在农村种植大棚和果树还是不错的创业项目。
小时候爸妈种地时,一年种两季,一季小麦和一季水稻。还种一些花生、芝麻、黄豆,红薯等等,只供自家用有多的就拿去卖。自从改革开放后好多人选择出门打工挣钱,因为在家种田确实挣不到什么钱,以前犁田耙地用自家养的牛,现在种田都是机械化了需要钱,除了人工、肥料、农药,最重要的是还要看老天爷要不要你大丰收。所以我们这很少人种小麦,就连水稻也是只有一部分老年人种(50岁以上),年轻人基本不种田而是选择出门打工。在我的家乡盛产花生和香菇,这两年花生收获期时花生米才4元左右一斤 ,我家没种过香菇,但我的家乡种植香菇的人很多(等到了香菇培育的时候我会拍一期视频),我在头条上看到广西有橙子、四川出丑橘……我真想哪天我的家乡也是这样,多一些年轻又有技术的人才返乡创业,种植果树、蔬菜大棚(每年过年吃的反季节蔬菜比吃肉还贵)把我们家乡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农民增收,家门口就业,早日过上一家团聚的日子。爸妈老了需要我们照顾,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和教育,最苦的是我们这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带着千万个不舍和不放心也得无奈的离开家,目的是让老人和孩子过的好点,我家有地我也有用不完的力气,缺的是种植的技术和好品质的树苗(我在某宝上买的核桃苗假的),希望自己以后多学习提高自己,让生活多姿多彩充满阳光!
在农村种植粮食,基本上可以确保有饭吃,却赚不了钱,一亩玉米、一亩水稻或者一亩小麦,忙活几个月下来,也只能弄个平本,有时候还会亏本。所以,很多村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会有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想法。
在农村种植粮食之外的农作物,可选择的也就是蔬菜、水果,还有中药材。所以,不种粮食,改建大棚栽种蔬菜水果是可行的。但是,具体种植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要增加经济收入。
蔬菜水果种植的选择建议
蔬菜水果种植,要能够实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要不然改种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哪一种蔬菜水果种植前景比较好,经济效益比较高呢?
如果在城市周边,可以考虑搭建一个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向城市供应。比如种植香椿、芹菜、香菜或者其他比较少见的野菜,都会具有很不错的经济效益。
如果地里位置没有那么好,可以考虑栽种水果。目前,比较有市场前景的水果品种有沃柑、沙糖橘、大樱桃、芒果、葡萄、水蜜桃等,都非常不错。
蔬菜水果之外的其他种植
除了蔬菜和水果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药材,有一些药材比较昂贵,经济效益很高,种植的前景很好,比如重楼、白芨,每亩可以创造几千元的利润。当然了,药材的市场比较狭窄,出售渠道也就药材市场,如果当地没有药材市场,消费会比较麻烦。
除了药材还有一些个人认为可以栽种的经济作物,比如油茶、花椒,具有经济效益长远、种植成本低的优点,不过建议栽种地比较适合在荒山,不抢占农田。
总之,建议先对当地水果市场进行了解,弄清楚之后,再考虑选择种植的项目,以市场为导向。
好了,以上关于农民改种水果蔬菜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不管你种什么,等你赚钱了不改种其它品种、得加倍赔进去!你能做到每年种新品种吗?总之不管你种什么一但赚钱了人们就会一窝蜂的跟进!三十年前我家乡的荔枝、桂园一斤卖到一天工钱!现在街上卖一元几毛钱(2018年价格)!
在农村种植粮食不赚钱,农民是不是该栽果树,建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呢?
近几年,粮食价格逐年下调,农民种粮赚钱的空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赔本。这就要求农民必须自动推行调整种植结构,实行粮改饲、粮改果、粮改菜、粮改特等等调整措施。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符合当今产业政策的。农民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程度,可以自己依据市场需求,采取必要措施,改变种植结构,是市场和国家的希望所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必须做到几点,最实惠,经济效益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程度。
第一,依据市场需求而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一定要依据市场要求而定,不要违背市场需求,而盲目地去调整种植结构,其结果是农产品很难销售,得不偿失,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比如种玉米经济效益低,去改种红薯。人家红薯有销路,有市场,价格高,效益高,不一定你跟风去种植也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市场需求已经满足了,你生产的红薯就是附加的,超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很难找到销路。当无销路时,且不白忙活的,劳而无功。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时,一定要瞄准市场,否则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第二,依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既要依据市场,还要依据实际情况。所调整的种植产品,必须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土壤要求、种植环境等等因素。当你引种的品种,市场价格再高,需求量再大,不适合当地种植,产量低、品质差,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其结果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调整的产业结构必须适合当地的种植条件,否则是错误的选择。
第三,依据自身特长而调整产业结构。你所调整的种植品种,是不是自己有足够的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对此产品种植技术一无所知时,容不得你一边种植一边去摸索,必须事先有充分的基础,事先去学会种植技术,才具有种植资格。否则,等出现问题时,去摸索探究,寻求解决办法,是种植不好的。因此,当你决定改种的时候,必须具备该产品的种植技术,才能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总之,农民朋友们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一定要依据市场需求、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据自身的种植技术基础以及家庭基本情况,不能盲目地改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