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要生产种植农产品水果,还要销售,你怎么看?对于说中间商抬高了农产品价格的,怎么看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不完善,也没有形成产业链,以至于农产品卖不上太好的价格,这样一来农民可能还要亏本。当然今年的水果和蔬菜价格比较高,很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这个收益也只是和往年相比不错罢了,实际上农民并没有赚取太多的利润。
就拿如今的苹果来说,市场价达到了12元每斤,但农民在去年苹果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卖了出去,那时候的收购价才不过一两元,可以说农民并没有从中赚上什么钱,但那些商贩却将水果囤积起来,以至于价格也在高涨中,如今的苹果库存量降低,批发价更是涨到了7块多每斤,很多的囤积商贩赚了上百万。
消费者抱怨果农卖的太高,但实际上果农根本就赚不到钱,毕竟他们没有定价权,也没有商业思维,更不懂什么苹果期货。当然中间商也表示自己太冤了,只是赚了辛苦费,除去各级成本根本就没有多少钱。在调查之后,大家才知道那些囤积商和炒期货的玩家大赚特赚,将苹果的价格推向了新的高涨期。
![农民要生产种植农产品水果,还要销售,你怎么看?对于说中间商抬高了农产品价格的,怎么看,水果种植户的销售渠道。 蔬菜种植 农民要生产种植农产品水果,还要销售,你怎么看?对于说中间商抬高了农产品价格的,怎么看,水果种植户的销售渠道。 农民要生产种植农产品水果,还要销售,你怎么看?对于说中间商抬高了农产品价格的,怎么看,水果种植户的销售渠道。 蔬菜种植](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09212854173375093481679.jpeg)
如今的农民并没有太多的销路,他们严重依赖商贩的大批量进购,这样一来自然是风险增加,价格不高,还要备受滞销的困扰。农民想要赚钱,那就需要打造着品牌化的农产品之路,还需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依靠着和企业或者超市合作,不然就是以电商的方式销售,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入,大家怎么看呢?
首先,我主张自产自销,这样中间商环节就不用考虑了。自销这个问题还是在自身。首先,你的水果要好,这个好,包括好看好吃好营养。还要做到无农药残留无化肥残留。这些在一开始准备做种养时,就要把地考察好,土质,海拔,水源,环境因素等等,都要考虑在内。好山好水好土出好果。当你的东西好,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抖音、今日头条等等,只有不够卖的,没有卖不完的。
你好,我是小农夫。农民种植农产品水果还要销售怎么看?这是一个定律啊,很正常不过的现象啊。你如果单种植不销售,你种来也吃不完啊。
对于中间商抬高了农产品价格的价格,我也这样认为,但是绝对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下面说几点。
1.如果没有了中间商,农民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就更难销售出去了。你在本地能卖也卖不了多少,肯定需要中间商帮忙运到其他地区去进行销售。
2.中间商要的量大,压价也是正常现象。他自己风险也很高,那么远又要请车过来装,就单单运费也不少钱了,所以他挣钱也很正常。
3.中间商是农民和城市对接的一座桥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了中间商城市的的蔬菜瓜果就更贵了,农民的农产品也销售不出去了。农民没销售就等于没收入。
农夫分享个中间商的故事。
我们广东龙门是柑橘之乡,年晚很多橘子成熟上市,也会有很多中间商来到我们这边收橘子。我认识了位黑龙江的大哥,他是在我们本地收果运到俄罗斯卖的。收果流程看果再下订金,摘完再给尾款。那大哥下了10几W的订金,就等摘果了,结果他要经过的路段下大雪了,他连订金都没要就走了。他说没办法本来路程就远,下大雪我又要在路上等几天,那橘子肯定坏完了,拉回去也是倒了。他说还好其他车辆没出发,然后自己开着大货车就走了。
所以中间商风险都很高,运费贵,遇上恶劣天气连订金都没有了,反正大家都不容易。市场上还是有中间商的一席之位。
我是农夫分享农村身边事,
关注食品安全!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农民地里嫌卖不上价,城里消费者嫌买得贵,于是甩锅给中间商,中间商说我也赚得少啊!运费贵,于是又把锅甩给跑车的,跑车的才冤一台车几十万三年不见得能回本。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刚好在上述角色中除了跑车师傅外我全都扮演过。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水果是怎么变贵的。
我高中毕业后开始学做水果生意,以西瓜为例:2006年我从资阳拉西瓜回泸州卖,地里的收购价是一毛五,当然集中上市时只有一毛,瓜少了可以涨到两毛左右。我们把瓜拉到泸州除去运费运损等大概花了两毛一斤。至于批发价格就不一定了,我批西瓜是不进批发市场的我把瓜下在老家镇上。主要客户是周边几个镇的水果商贩,由于少了进场费我可以比别人便宜两分钱一斤。如果市场上西瓜少我可以卖到三毛五,如果瓜多只能卖到两毛五到三毛,一车瓜三万斤五天卖不完就得两毛放货。这些商贩拿到瓜后卖多少呢?五毛到六毛。别小看这两毛钱的利润。那时经济好,一个瓜贩一天能卖一千到两千斤。一天就有两百多的利润,当然做生意三天只能算两天的钱做过的都懂。也就是说一个月能赚4000——5000。
这段话有点乱,咱们捋捋。地里一毛五……运费+运损共五分……批发商赚一毛……零售商赚两毛。就是说消费者花的钱是农民到手价的三倍以上了!这个价格递增模板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只会更夸张。差价变得更大的原因在哪里?
1.运费,当初我拉十五吨的车标的1.99吨。自己找交警开一张超载罚款50的单子管当天。到处都是超限检测站的现在做得到吗?运费成本翻一倍。
2.场地费用飞涨。批发市场其实涨得不算夸张。当年城里遍地水果摊,后来一场爱国卫生运动过后八成地摊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雨后春笋般的水果超市,最近十年的门市租金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了吧!就我们四线城市讲从几十块钱一个月的地摊到几千上万一个月的房租自然要消费者买单。
综上所述,现在的水果价格以三四线消费者买单价在农民到手价的三倍到四倍为合理价格。一二线大城市可能达到五倍左右。
当然一些地方小产品也有被中间商操控的可能,如只产于四川的耙耙柑。
如果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麻烦点个关注。如果不同意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