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耕养花、挖田养鱼……遏制耕地“非粮化”,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题主所提的问题,的确是个现实问题,也是难以破解的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不少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从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而现在,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农民的承包地不种要被集体收回,禁止在承包地上种树、种花、挖凼养鱼,从而遏制耕地“非粮化”。然而,这种遏制耕地“非粮化”的政策又面临着什么现实难题呢?又怎么解决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现在耕地已出现的“非粮化”现象,实际上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政策落实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根据当时农村的实际,出台政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允许农民在耕地上种花、种果树、挖鱼凼等多种经营。这样,就形成了耕地“非粮化”。而农民通过耕地“非粮化”,实行多种经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笔者从1983年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大部分都用来种植生姜、甘蔗、水果和蔬菜,使土地“非粮化”。而笔者当地的农民,直到现在,大部分人也把承包地用来种植蔬菜和水果,使土地“非粮化”。正因为农民把土地“非粮化”,才使大多数的农民留在农村种土地。农民种土地,是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如果强制农民把土地只能用来种粮食,在现在的粮价下,其结果是事与愿违。
![占耕养花、挖田养鱼……遏制耕地“非粮化”,面临哪些现实困境,不让种植蔬菜水果违法吗。 土壤施肥 占耕养花、挖田养鱼……遏制耕地“非粮化”,面临哪些现实困境,不让种植蔬菜水果违法吗。 占耕养花、挖田养鱼……遏制耕地“非粮化”,面临哪些现实困境,不让种植蔬菜水果违法吗。 土壤施肥](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12091925173137436537011.jpeg)
如果要从根本上遏制耕地“非粮化”,有两种措施可以解决。其一是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价格,或者国家给农民种植粮食多发补贴,把农民养起来。其二是强制性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除此之外,恐怕难有良策。由于现在是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强制性的遏制耕地“非粮化”是很困难的。即使集体将农民不种的土地收回去由集体经营,最终也是不成功的。也许,土地撂荒的现象还会更严重!
耕地非粮化六个严禁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做到六个严禁:一、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切实做到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
二、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做到四个禁止: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塘养殖水产,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
三、坚决遏制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增问题发生,落实管控措施,强化监管核查,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
四、严格治理耕地抛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耕地抛荒整治,着力改善抛荒耕地耕作条件。对抛荒导致耕地种植条件破坏或耕地质量等级下降的,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依法予以处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民集体土地的发包方,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严格制止抛荒。
五、严格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利用。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擅自调整、不得违规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六、严格动态监管监测。加强动态巡查检查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整改,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鼓励社会各界举报破坏损害耕地的行为。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群众及社会对破坏、损害耕地的违法行为的举报监督。
农民地里不让种果树咋回事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农民地里不让种果树,是因为这块土地有整体的规划,属于基本农田的范畴,在这块土地上,只能种植农作物,不能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这是农村规划的一部分,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就要服从国家的规定,我的回答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