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农作物每年都在增产,为什么价格都没降过?反而一直往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确实是常识,然而它是指短期内的市场表现。如果时间周期拉长,农作物增产和价格下降就不是正向关系了。下面答主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1、相比改革开放之初,物价水平涨幅巨大。1980年,我国M2余额395.8亿;2018年,我国M2余额183万亿。简单对比你会发现,增长4624倍。在如此物价面前,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反正是找不到价格比改革开放初还低的商品。
2、农作物增产,不意味着供过于求,因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在增长。
![许多农作物每年都在增产,为什么价格都没降过?反而一直往上涨,种植水果为什么增产呢。 家禽养殖 许多农作物每年都在增产,为什么价格都没降过?反而一直往上涨,种植水果为什么增产呢。 许多农作物每年都在增产,为什么价格都没降过?反而一直往上涨,种植水果为什么增产呢。 家禽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28162054173278205454499.jpeg)
3、虽然农作物增产,但种植成本大幅上升,而增产给价格带来的压力不足于抵消成本的上升,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价格不降反涨。
总之,短期内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相应调整。但时间维度切换到长周期后,你会发现物价水平才是影响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成本因素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上述分析,能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农作物。农作物就是指田地里种植的各种植物,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粮食作物,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另一是经济作物,比如蔬菜瓜果啥的,花草树等等。
你说农作物每年都在增产,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没有哪一种农作物能保持一直增产的。粮食作物也好,经济作物也好,产量都有增有减。
同样,价格也不是只涨不降的。哪一种作物的价格不是起起落落的,怎么可能一直涨?
所以,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不好,让人反感。尤其是和种植、土地关系密切或对土地感情较深的人,应该说你伤害了他们。
当然,他们也不是玻璃心。你不是第一个伤害他们的人,更不是伤他们伤得最深的人。
在土里刨食,向来不容易。种粮食也好,种其他作物也好,日子都过得比较辛苦。哪行哪业都辛苦,但毫无疑问农民最辛苦。
就以种粮为例。粮食产量最近几年不如往年,成本一个劲地涨,价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农民种粮利润越来越低。很多人还守着地在种,不是因为地里能生黄金,实在是舍不得撂荒。
超市里的农作物价格一直坚挺,田间收购价可能只值超市价的一半或者更低。这些农作物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要经过多道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人加价。
事实上,种这些农作物的人,并不能挣多少。有些人不但不挣钱,还可能亏钱。
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错。但有必要提醒,以后再提问题,请多想一想。
这样说是不全面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时候,最深有体会的可能只有农民了。
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都会有农副产品滞销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能说价格在一直上涨?价格变化会有很多的因素牵扯在其中。
农作物的价格周期性非常大。
农作物价格最稳定的就是主粮了,因为农业部门的最低收购价,价格变化幅度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除了主粮以外的农产品都是没有这样的待遇。
这些农作物在价格方面受市场影响非常大。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
当季节到了,露天种植的时候,到了收获,价格就会像过山车一样下降。在这个时候,受伤的就是农民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农作物,农产品,都是倾注了农民几个月甚至跟长时间的心血的。
每次农作物大量上市的时候,就能听到价格下降的消息。
流通环节提高了价格。
每种农作物到菜市场,到百姓家里。都是要进过流通环节的,在这个环节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是生鲜类,空运,价格就会涨很多。
价格上涨,可能在终端到我们手中的感觉。但是这样的价格往往是收购价的好几倍。这样就会给我们带来错觉,感觉价格在一直上涨。
就拿水果来说,价格在刚上市的时候会出现比较高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情况会很快出现变化,上市都会比较的集中。到后面大量的上市就挣了辛苦钱。
消费都是有一定的量,如果某一种农作物,产量每年都在增长,必定会在一定的时间到达这个临界点,然后就是价格下降。这样损失的都是农民,没有别人。
价格在一直上涨的农作物非常少,有时候跟风种植,养殖,炒作,囤积等等这方面的原因。就会造成错觉。当热度过去,一切回归自然了。价格就会在次回到原点。
所以在种植过程,养殖过程中,尽量不要去跟风,去做那也自己也没有把握的事情。农业生产是要很多的技术的,不能都压在自己不懂的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