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是什么瓜
应该说,肯定不是西瓜。正像有网友所引用资料说的那样,“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而“瓜田李下”这一成语是出自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古乐府所集录的是汉以来至唐初的诗作。所以,“瓜田李下”中的“瓜”应该不是西瓜。
我觉得,这个“瓜”应该是甜瓜。我国是甜瓜的原产地,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水果之一,因其味道甘甜,食用方便,且生长期短,容易栽培,所以当时各地都有种植。50年代,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曾出土过“芝麻”,后来被认为是甜瓜籽。80年代,江苏省吴江县龙南遗址也出土了甜瓜籽。说明甜瓜的种植至少是始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另外,还应该结合“瓜田李下”中的“李”来看。李子也是中国的原产水果,《诗经·大雅》中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之句。由于甜瓜和李子都是中国的传统水果,所以我认为,“瓜田李下”中的“瓜”指的当是甜瓜。
你最喜欢的咏水果诗词是有哪些
含有水果名的诗词
![瓜田李下是什么瓜,吴江哪里有水果种植基地。 畜牧养殖 瓜田李下是什么瓜,吴江哪里有水果种植基地。 瓜田李下是什么瓜,吴江哪里有水果种植基地。 畜牧养殖](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11/20241113044029173144402992693.jpeg)
玉楼春·春景/ 宋祁(宋)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游园不值》/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竹枝词/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赠刘景文 / 冬景/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惠州一绝 / 食荔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咏水果的诗词,首先想到的就是荔枝。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句描写杨贵妃对荔枝喜爱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也从侧面衬托出了荔枝在古代的珍贵。
而苏轼在被贬到惠州的时候,写下了《食荔枝》这首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卢浮山下四季都是温暖如春,卢橘、杨梅总能吃到新鲜的。而苏东坡最爱的还是荔枝,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大吃货苏东坡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面貌。
除了荔枝,就要属石榴了。
“冷门诗人”李商隐就就写了这首冷门的《石榴》: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就把石榴从外到里描述了个遍。树枝婀娜,果实繁茂,石榴膜薄如蝉翼,石榴籽鲜美无比。后两句则拿出瑶池的蟠桃树来,希望石榴能像桃树一样“红一千年”。这衬托出了作者对于石榴的喜爱。
因为石榴成熟之时红似火,又多籽,古人又喜欢红色,期盼多子多孙,石榴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是理所当然了。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了一个人。
她是一个美女。是古时候很多人家羡慕的对象。人们认为宁愿生女孩也不愿意生男孩。
这个让古人羡慕的美女是谁?她特别爱吃荔枝。为了满足她,博美人一笑,皇帝不惜累死许多马让人专门从远方运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杨玉环爱吃荔枝的事。
那宠溺贵妃的唐玄宗为了能让杨玉环能吃上新鲜的荔枝,专门让人从四川运到京城,这故事令人感叹,所以唐朝诗人杜牧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荔枝,因为这个故事变得很红,还专门有一种荔枝取名为“妃子笑”。
不单单是杜牧,还有一首诗,也写出了荔枝的美好。这首诗就是苏轼的:
惠州一绝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十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
这首诗,以赞美的文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
喜爱到了什么程度?一天要是吃三百颗(三百不是具体数字)荔枝,都愿意长期做岭南人。
苏轼去岭南,是被皇帝贬去的。被贬能去什么好地方?岭南那是蛮荒之地。我们的诗人苏轼苏东坡特别乐天特别能苦中作乐。环境艰苦的地方,在他的眼里都是诗情画意。在他的笔下,岭南是个好地方。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但诗人最钟情于荔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都愿意永远做岭南人。
一首荔枝诗,一个阳光乐天的苏东坡。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最喜欢这首咏荔枝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