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有哪些风俗>风俗/h2>
说点不一样的事儿。
什么是“风俗”,一般来讲风俗分两部分理解,风就是风气,包括民风,家风等,俗就是习俗。往大了说就是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往小了说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
一般提到风俗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在前面加两个字,叫做“民间风俗”,这民间两个字就充分说明风俗来源于老百姓,来源于最基层的生活,它反应了民间老百姓对一件事物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所以了解风俗就是了解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石家庄有哪些风俗习惯,栾城市水果种植面积。 蔬菜种植 石家庄有哪些风俗习惯,栾城市水果种植面积。 石家庄有哪些风俗习惯,栾城市水果种植面积。 蔬菜种植](http://www.neigua.cn/zb_users/upload/2024/08/20240828004506172477710614995.jpeg)
俗话说“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就说明风俗这个事儿是地区性的,差异比较大,具体到咱们国际庄倒是没有“十里不同俗”,基本上庄里的风俗都差不多,这也反应了庄里人是团结友爱的。
一个“百行孝为先”一个“婚丧嫁娶”这两个词是最能反应一个风俗的整体面貌。也是民间最重视的两件事,行孝和结婚。今天就说说这两件事在咱大石家庄的具体“风俗”。
一、已经渐渐远去的磕头拜年风俗
石家庄本身就是一个小农村发展起来的,农村的好多风俗得以保留,但是城市化进程也让一些风俗渐渐的淡化了。不过我挺怀念过年时习俗的,有年味儿。
如果现在你正值中年的话大概你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随着大人走街串巷的去给当家长辈拜年的情景吧,这个拜年的仪式有时感觉特隆重,他也有一套固定的程序
1、大年初一早上你得起早,先吃饺子,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辈分小的就要预定一个地方集合,然后去分布在各个地方的长辈家去拜年。起的“早”是关键。
2、长辈没也会起的很早,在自家院子里北屋门口铺上一块草席,等着晚辈们来。如果条件允许还会给孩子们准备压岁钱,不过那时都不太多,五毛一块的。
3、人们进门先喊爷爷奶奶婶子大娘的,说来给您拜年了,长辈手里拿着瓜子和糖一阵忙活的分给孩子们吃。
4、重点是拜年不是鞠躬,是磕头,要双膝下跪。你看吧,轰隆隆一片人就对着长辈下跪了,这情景现在见不到了。
有人说磕头拜年的风俗是民间习俗里的糟粕,其实不然,我觉得它很好的体现了尊老的精神,也是一大家子人在感情上更融洽,年味儿更浓。现在这个仪式少了,比较遗憾。
二、结婚的风俗
石家庄庄里人结婚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一条一条的约定俗成的做法也比较有看头。
1、结婚要先订婚。两个年轻人不管是自己处的对象还是媒人介绍的,只要双方都有意就要选个日子举行订婚仪式。女方要想两个陪同的家里人去男方家做客吃饭,男方要叫给当家的人都来。忙活一上午中午吃了饭后女方要走时是要给订婚的红包的,多少不等,我记得我那时是1660。哈哈,美好的回忆。
2、订婚了就要筹备结婚。结婚要找两个熟悉结婚流程的人来主持,俗称“管事儿的”。
结婚头一天要先“探路”,风俗规定结婚时去接新娘子和返回男方家的路线是不能重复的。
婚礼就在自家院子里举行,有一项程序我最爱看了,就是亲戚和当家的长辈出喜钱儿,这个和现在城市婚礼不一样,不是直接给钱记到账单上就了事了。它是管事儿的人大庭广众下一个一个念名字,大喊谁谁谁出了多少多少钱,然后新人鞠躬感谢。特别有意思。
还有一个特别的映像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就是结婚时送“被面”,红红绿绿的“被面”都要挂起来,特别的喜庆。
当然了,石家庄还有好多风俗我都没有说到,只说了这两个比较典型的。
欢迎庄里人评论区补充,谢谢!
祝国际庄越来越国际化,国际化的同时能保留我们留下来的风俗!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只能回味追忆的历史,同时也有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对于风俗习惯而言,全国各地都具有代表当地特色的风俗,这是每个地区地域都“与众不同”的地方,而石家庄市就具有许多代表“华北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以下就这些风俗习惯来具体介绍一下。
石家庄市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城市,每家每户都将家中的客人视作“吉利”的预兆,若是在一年中没有客人造访,就被认为来年会遇事不顺。不仅如此,在石家庄市一些村镇还流传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当家里的客人进门后,无论是喝水还是吃饭都会使用大碗,而不去选择盘子等盛物器皿,而且在喝茶时,不能使客人碗里的茶水喝干,这样是对客人的一种怠慢的行为,必须要及时给客人的碗里添置茶水。
在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每个人的筷子都要拿在手中,不能随意放置在饭桌上特别是不能插在米饭里,特别是对于客人来说,要是做出这样的行为就会被误认为是“看不起”这家的主人。若是酒足饭饱了,直接将两根筷子平放在饭碗上即可,若是不将筷子放置在饭碗上,热情好客的主人就会认为客人还未吃饱,随时会给客人盛上满满一碗饭,生怕会照顾不周而怠慢到客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石家庄也一样。也有很多自己的民俗,说起石家庄的风俗,少不得要先说说石家庄的集市和庙会,庄里好多城中村虽早已归入市区管理,但依然保持着集市这个习俗,集市都是按农历的日子设置的,有二七集、三六集、四九集、五十集,如二七集,就是每逢农历的二和七都是集市日,如初二和初七,十二和十七以此类推。集市上卖的主要是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日用品、日杂品及鞋服。集市上卖的东西价格都比较便宜,如这几天更妈买的樱桃小西红柿,超市里大都七八块钱一斤,集市上是十块钱三斤,虽然有的摊贩给不够称,但依然是比超市便宜的太多了,所以,这也是附近居民乐意赶集的原因之一,之所以这么便宜也跟摊贩的成本费低有关系,集市上一般每个摊位就收五块钱摊位费,摊贩成本低,所以卖的东西也就便宜。
除了集市,在石家庄一些地区庙会也特别盛行,尤其是更妈从小长大的栾城县,几乎每个村皆有庙会,庙会这天,三里五乡的乡亲们只要在过庙会的这个村里有亲戚或朋友,都要前去赶庙会,庙会期间还要搭戏台、请班子连唱三天大戏,过庙当天村子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吃的、玩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过庙的村庄则家家户户盛情款待客人,走亲访友的赶庙者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似乎比春节还要隆重几分,庙会这天,谁家来的亲戚最多谁家也就最风光,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栾城的庙会更是过往而不及,越发的热闹和隆重了。
另外,石家庄还有十二天看月子的风俗,出嫁的闺女生了孩子,十二天称为小满月,娘家所有的亲戚要在这天去看月子,过去看月子是拿些鸡蛋、挂面、给孩子买几尺花布。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礼物也高级了许多,衣服、玩具、童被、童毯还有礼金等。
其次,石家庄还有亲人去世烧七纸的风俗,就是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七天烧纸祭拜,以此类推为二七、三七、四七……,一直到七七祭拜完才算结束。再有父母双亲如果有一方已不在人世了,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在初二回娘家拜年,只能在初三这天回娘家去拜年。
石家庄附近的村子大都保留着过年敲锣鼓的习俗,而有以正定常山战鼓最为有名,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正定常山战鼓,铿锵有力,助威壮胆,催人奋进,产生一种心齐志坚、所向披靡的豪迈感。所以不仅春节、庙会要敲,大的庆典、活动都要请其助阵,以壮声威。如今常山战鼓已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之,石家庄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一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