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意义总结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全国13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共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有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也占很大比重。同时,农村和农业生产部门还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1985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对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做农业,丰产“靠天”,赚钱“靠命”:“天”是风调雨顺产量好,“命”是丰收之后卖价好。
“天”和“命”都好,农民的效益才能好,但目前,基本是产量高(丰产)时卖不出价钱,价钱好时又没有产量。
但“命”也是可以改变的。
广西蜜桔
对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水果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水果“同质化”,大量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出现短期内供大于求现象。
大部分果农缺乏信息和技术,更缺少“敢为人先”的胆魄和本钱,因此决定水果种植品种时,一是根据传统习惯种植,二是跟随已开始赚钱的果农种植。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大家都种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销售,出现短时期内同样的水果大量供应,拉低了水果销售价格,导致丰产不丰收。
大量上市的西瓜,必须及时采摘、及时外运
二、水果存在“保鲜”的储存要求,没有“保鲜”条件时,只能低价甚至亏本卖出。
大部分水果存在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需及时采摘及时销售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并销售出去,造成的损失会更加大,因此果农到了采摘季节,要么接受低价销售,要么冒着销售不出去的风险,让其挂在树上或烂在框里,造成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
等待收购商的葡萄
三、果农不掌握销售渠道,水果丰收时,中间商借机压价。
当前水果销售,主要还是水果收购商到水果生产地去收购为主要销售渠道。收购商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争取利益最大化,在果农急需销售时,压低收购价,而果农各自为战,而且不及时销售就要承担亏损的可能,因此,在收购商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不及时采摘,就有可能烂在树上
四、果农要获得“丰产又丰收”,需要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1、错时上市:
丰产不丰收,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短期内供大于求。
要改变短期内供大于求情况,一是在水果品种上想办法,努力培育早熟和晚熟品种,实现采摘错时。二是在保鲜储存上想办法,在水果产地建冷库,将采摘的水果存放在冷库里保鲜,拉长上市时间,降低供大于求的程度。
在冷链物流方面,国家已加大了投资力度,社会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冷链物流会对农产品销售带来明显促进。
将没有销出去的苹果存放到冷库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丰产不丰收现象,中间商的因素是比较大的。
一是如果果农能够抱团、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就有可能降低丰产不丰收的程度,维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
二是加大在电商销售方面的探索。电商销售基本是直接到消费者手里,减少了销售环节,但对果农来说,一是销售量不容易上去,二是物流费比较高,但作为一种销售发展方向,还是值得尝试的。
电商销售
3、提高水果加工成成品、半成品能力。
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干果,既能增加水果消耗量,稳定供需关系,也能提高水果附加值。
在水果主产区,提高水果加工能力,是增加果农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加大引导。
柿子作为水果,保存期短,但加工成柿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果农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关键是短时期的供需失衡,如果通过多种途径缓和失衡程度,就能稳定果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