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有个唐朝让皇帝陵寝,墓主人为何叫做让皇帝?有何典故
“让皇帝”陵的正式名称是“惠陵”(与成都武侯祠刘备的惠陵名字一样),它是唐睿宗李旦的陪葬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三十里的金粟山;墓主人是李宪。
唐隆政变
自从“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逊位开始,继位后的中宗皇帝李显又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皇后韦氏与安乐公主两娘母“耗子提手枪,起打猫心肠。”无时无刻都想重新复制武则天版的“临朝称制”阴谋。
景龙四年(710)六月二日,中宗驾崩长安太极宫的神龙殿。为帝王奏响的低沉哀歌在长安东北的大明宫含元殿徘徊莹绕.....
帝王的去世,往往会使政局动荡,密云不雨!韦皇后、安乐公主、宗楚客(诗人,一般是与安乐公主的奉和诗)、韦温(宰相,韦后的兄弟)准备谋杀中宗李显的四儿子、年仅十六岁的李重茂和中宗李显的兄弟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准备取而代之,重温武后旧梦。
哪里知道,相王李旦的庶出儿子李隆基是个无师自通的政变天才,他抢先一步动手,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全部党羽,扶持自己的父亲李旦上位,唐隆元年(71〇)六月二十四日,太极殿内,太平公主一口纯正的关中秦腔口音响起:“李重茂传位于李旦,今天就是吉时。”这就是睿宗,改元景云,睿宗李旦投桃报李,仅仅过了三天,李隆基就被睿宗皇帝立为皇太子。
且慢,本文主角“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六岁年龄就被立为皇太子,李旦政变成功后,名正言顺的应该立李宪为储君,但是,李宪拒绝了,他竭力举荐更有才能的兄弟李隆基为储君。理由就是自己能力不足,只是一个音乐发烧友,而李隆基在紧急关头敢手持宝剑痛下杀手,堪称智勇双全。睿宗考虑半天,照准李宪之请,将李隆基扶正。
应该说李宪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三年后的开元元年(713),李隆基又粉碎了自己的姑姑,当年的政变同盟军主心骨太平公主的不良企图,唐玄宗又是抢先下手,把太平公主一伙一网打尽,当然,太平公主是弄到洛阳幽禁,永远不准染指政治;假如是李宪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是无法“先下手为强”的。
李隆基登基后,对自己的这个重情义的哥哥也是尊重有加,当李宪去世后,追封李宪为“让皇帝”,以皇帝礼仪陪葬在父亲睿宗皇帝李旦的墓旁,是为“惠陵”。
与惠陵的无言交流
大唐十八陵,有十五个陵都在山中,只有献陵、庄陵、端陵在平原。
目前只有惠陵是唯一开放的唐陵地宫。历经1300年后的风云变幻,岁月苍桑,惠陵
已经接待了无数的“摸金校尉”和“土伕子”,所有珍贵的陪葬品已经洗劫一空。
正如我九十年代初走进的不知名陵墓一样,唯一搬不动的东西就是地宫中的石棺和墓道两侧的壁画。
石棺上的侍女形象线条流畅自然,典型的唐代白描手法。
四围的枝蔓花卉,妙不可言。“让皇帝”李宪的石槨与参观者作心灵上的交流一一老实大度的李宪,远离政治,酷爱音乐,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知进退的人!两父子的墓遥相呼应,看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天上明月知道你的心,但是,明月不说.......
2021.5.12于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