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壤施肥 » 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蜀汉却得到的好处最多,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汉寿水果桃子种植基地在哪里。

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蜀汉却得到的好处最多,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汉寿水果桃子种植基地在哪里。

duote123 2024-12-2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蜀汉却得到的好处最多,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

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让曹操在短时间内不能向东吴进行大规模的用兵,同时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并不能单纯的说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蜀汉刘备得到的好处最多。

因为当时曹操是向东吴用兵,才发生了赤壁之战,退一步说,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取得胜利,就很难有三分天下的局面,有可能东吴也很难存在。

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蜀汉却得到的好处最多,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汉寿水果桃子种植基地在哪里。 土壤施肥

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出力最多,但当时他是和刘备联盟的,虽然当时刘备势力不大,但多少页牵制了曹操,当时是曹强而孙、刘弱,若单一的一方抵抗曹操,是很难抵挡的住的。所以才有了孙刘联合。

同时在孙刘的联合下,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江东才没有落入曹操手里。

所以说,东吴出力大,得到了也并不是那么小。只是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势力小,却得到了好处比例要比东吴大。

相反的,既然孙刘联合,那他们的联合就存在利益的,如果对自己没有利益,他们也不会联合的。

在赤壁之战胜利后,东吴没有被曹操所得,曹操短时间不能进行大规模用兵,给刘备发展的机会。最终有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而蜀汉得益最大,是这样吗?

这提问最难答复,一场大的战争结束后,参战各方究竟谁消耗大,出力多,得战利,占便宜少,事后的看法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最初的战后平衡也许不太公平,那也没有办法,实际还是以实力说话。因为,在那种情势下,只能作到大体平衡。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英苏再捎带中国,战争开始阶段,中国苏联国力人力消耗很大,后期美国费老大劲,但最终战后利益分配上,明显美国,苏联占了大便宜,中国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但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点补偿,当时国力太弱,根本没有啥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连同情都难得到,更不要说弥补,这就是弱者的最终结局。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究竟谁出力多?根据三国志--孙权传记载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从这里看,孙权出兵两万人,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而根据三国志--刘备传,刘备以长坂坡战后的残兵,借刘琦的一万兵,共一万余人至多一万二左右参与,东吴出兵略多。而赤壁之战主要是曹军遭遇瘟疫,自行烧掉部分船只(估计曹军自己烧船是怕联军驾船追击),自动撤离。至于后面刘备借势占领江南诸郡,则完全是双方指挥官的眼光,能力问题,那时已经是战后,与赤壁之战没有直接关系。

从表面看,刘备确实在赤壁之战后,发展壮大比较快,与以前比有天壤之别,但这得益于刘备新聘诸葛亮,听取马良建议,行动迅速,决策正确,其时曹操已经退走,要说占赤壁之战的光,也就是乘势而为,江南四郡本来就是刘表荆州的一部分,中间经历刘琮投降,但当时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肯定双方都不承认刘琮投降后的身份,那时候刘琦还活着,刘备出兵平定,完全合情合理合法,没啥可指责之处。

如果刘备,孙权谈判,这也是有理有据,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问题。

赤壁之战确实东吴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并非蜀汉得到的好处最多。

孙刘联军共抗曹魏,东吴出兵3万,刘备出兵仅1万余人,由东吴大都督周瑜统一指挥,赤壁前线作战的主力部队是东吴的水军,而刘备的一万余人只担负侧翼进攻及防护的作用,所以东吴出力最多。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进行的南郡之战历经一年,同样是周瑜的东吴军队担负进攻江陵城的主要任务,关羽绝北道,张飞护侧翼,而刘备却南下夺取荆南四郡,后曹仁败退,周瑜占据南郡及江陵城。

战后成果:

东吴方:周瑜占据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南郡及江陵城、夷陵等长江水道。

刘备方:占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荆南四郡。

曹操方:战前占据整个荆州,战后只有南阳郡。

谁的好处多一目了然,南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扼守长江水道,西可逆江而上进益州,东可顺流而下去建业(今南京)。而刘备夺取的荆南四郡,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发展出路均被周瑜占据的南郡堵死。

之所以误解蜀汉得到的好处最多?是因为之后刘备向孙权借南郡,从而使刘备一下子占据了原荆州的五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是三股势力中占据原荆州地盘最大的,误以为蜀汉抢的地盘最多,其实不是,南郡是借的。

孙权之所以同意借南郡,一是为了维系孙刘联盟,二是为了让刘备直接对抗来自北方曹魏的军事压力,三是刘备当时实力太弱不足于威胁东吴,从东吴看,并不是刘备得到好处最多。

赤壁后,荆州八个郡,曹操占了两个,孙权和刘备各占三个。但是孙权的三个位置不好,都处于北方,和曹操接壤,而就被正好被这三个郡当着,相当于孙权保护着刘备,他当然不肯,于是就借刘备一个郡,这样刘备和曹操也接壤了。而刘备在攻下西川后,便还给了孙权一个郡,在攻击汉中的时候又给了孙权一个郡,相当于刘备给了孙权两个郡。所以孙权偷袭荆州属于破坏同盟。属于贪心,属于背信弃义。当然,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策略,而东吴也有二分天下想法。东吴的想法就是吞宾荆州拿下西川,二分天下!没有对错的说法。而刘备称帝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称帝间接的让孙权看到了刘备野心。如果刘备不称帝,不称王。而以诸侯的名义,联合孙权为献帝报仇,这样应该更加妥当!!

所谓谁得到的好处最多,无非就是赤壁之战后,荆州这块“大蛋糕”如何瓜分的问题。而要弄清楚刘备,孙权到底得到多少好处?孙权是否吃亏?那就得分析下刘琮投降后,赤壁之战前的荆州状态和孙吴的整个大的长江战略说起。

(荆州的江夏郡)

先看下赤壁之战前荆州的状态,刘琮投降曹操后,荆州大部分就属于曹魏了,只有江夏郡被分成三份。曹操拥有江夏北部,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领北兵。刘备因为刘琦的原因,拥有夏口。孙权在赤壁之前,打败了黄祖,占据了鄂县,拜胡琮为鄂县长。所以,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拥有大部分荆州,刘备,刘琦只有可怜的一点地盘。赤壁之战后,刘备就表刘琦为荆州刺史,领荆南四郡。刘琦为刘表长子,领荆南四郡名正言顺,甚至已经很委屈了。所以,名义上,刘备拿下四郡,并不亏欠东吴任何理由,只是刘琦死得太早了。江表传上记载,刘备本来借了南郡公安,因为地少又从孙权那借了几郡,说的几郡应该是说荆南四郡(武陵,零陵,长沙,桂阳)。但是,随后刘备后来领了荆州牧,刘琦领了荆州刺史,周瑜领南郡太守,应该说刘备已经拥有名义上四郡的统治权,已经不能算是“借”了。

(江陵和江夏控制长江中上游的水路)

显然,周瑜也知道荆州之地归属会混乱。所以,赤壁之战后,周瑜志在夺取曹仁防守的江陵,因为江陵是荆州的中心地带,控制着长江中下游,是除江夏外,长江天堑的另外一个要地。同时,拿下江陵,荆南四郡无险可守。所以,周瑜死磕了曹仁一年,再加上张飞的帮助,迫使曹仁退兵到襄樊。刘备则顺其自然的拿下荆南四郡。此时,除了曹操的荆州地盘,刘孙两家荆州之地就错综复杂了。于是,刘备在入蜀前,周瑜去世后,应该和孙权有协议。这个协议的结果就是,南郡和荆南四郡蜀刘备,江夏郡的南部都归孙权,孙权还占据着长沙郡的一部分。

(刘备入蜀前,荆州的态势)

孙权愿意把南郡让给刘备,主要原因是长江太长了。其中长江天堑的要地江夏郡,当年孙坚就是被射死在这里,东吴的凌操,徐琨都牺牲于此,可见江夏之重要。从此,江夏郡由曹操和孙权割据,直到三国统一。所以,刘备让出江夏之地,对孙权方面来说,是很乐意的。赤壁之战后,孙权几次攻打合肥,也是因为“守江必守淮”,如果曹操从淮南进攻,突破陆路,进入水道,那么建业就很近了,江东必定人心惶惶,可能还比赤壁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孙权此时战略东移。南郡让给刘备,可以让刘备帮忙防守来自襄樊南下的威胁,所以对孙权一样是有利的。但是无论刘备是否借了荆州,在刘备进入成都后,又回来和孙权解决领土争议,这就是“湘水分界”。此时,应该说初步解决了领土的争议了,孙权随后的偷袭江陵就属于“偷袭”行为了,那就怪不得孙权得手后,一面投靠曹魏,一面向刘备求和,还让诸葛瑾写信。可见,此时孙权心里的巨大不安。

(湘水分界后的荆州)

因此,赤壁之战后,明面是刘备占了便宜,但整个长江防务体系而言,对孙权也是有利的。但是两国政治毕竟不讲道理的,特别是曹操向西北发展,长江防务暂时稳定。刘备进入成都,实力暴增。而关羽和孙权关系却开始恶化,这就让孙权自然很不安,结果不惜偷袭江陵,和刘备闹翻。

标签:

相关文章